成都高新新闻:临震预报尚未突破,那么预警呢?

发布时间:2017-09-09 22:4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临震预报尚未突破,那么预警呢?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汶川地震后,专注地震预警研究;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等各级政...

原标题:没有人能对地震进行预报,那么预警呢?

地震预警的原理可以简述为地震波慢于电波的原理,当预警监测仪器捕捉到传播速度较快的地震纵波后,通过电波传输出去。电波传输速度更快,由此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时间差,在地震波到达前提醒用户合理避险。因此,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发出的,不是地震前。

尽管实际的震级与预警结果有偏差,这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又一次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

“地震预警不是预报,没有人能对地震进行预报”,对于初次接触地震预警的人,王暾总要不停地重复这句话。大多民众不了解地震预警和预报之间的区别,王暾担心自己的成果被人误读。

预警普及仍是难题

这意味着,能够获得地震预警服务的人群仅仅是极少数。

王暾也谈道,尽管中国的地震预警无论从预警范围或响应时间,都超过日本,但和日本相比,差距却在于没有和政府、学校、工厂、企业等社会机构之间达成合作共识。

笔者追踪报道地震预警多年,见证了这家民间地震预警机构与政府之间逐渐形成合力。

地震预测仍是极小概率事件

凡有地震,总有关于地震预测的争议。

中国地震局一般会在每年年底召开地震趋势会商会,会议的内容之一是对下一年可能地震的重点危险区域进行分析会商,即地震年度趋势预测。同时会出版一本名为《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的业内刊物。

笔者曾查阅数年上述刊物,发现每年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域几乎一致——即位于各个板块断裂带,偶有少量的区域被调出或新纳入。

临震预报尚未突破,那么预警呢?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