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上海成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一百年后,在这里举行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用光与影的交织致敬历史、礼赞时代。
6月11日晚,电影节开幕式上,一段百年前的珍贵党史影像素材通过4K技术修复上色,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大家仿佛“穿越”回那个热血澎湃的觉醒年代,感受那份矢志不渝的初心。
无论是百年前满怀一腔热血的仁人志士、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无畏献身的先驱烈士,还是包括一代代电影人在内的各行各业奋斗者,他们对信仰的那份执着,对理想的不懈追寻,这种传承绵延不绝,在百年光影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21》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再现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们,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故事
“现在的红色电影非常好看,故事讲得好,视听效果也非常震撼,这些电影我都想去影院看。”走进上海展览中心,电影《1921》的巨幅海报迎面映入眼帘。参观者纷纷表示,这些红色大片就是心目中的“超级英雄片”,“这些伟人就是给我们带来今天和平生活的‘超级英雄’”。
6月11日晚,电影《1921》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亮相。提及创作初衷,该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说:“这部影片里面出现的先辈,真的是用生命去追求真理,去换取更多人的未来,这才叫伟大。为什么他们创建的政党只用了28年的时间就改变了中国?这就是我们想拍这部影片的原因,我们想去探寻这种超越生命的信仰的力量。”
影片聚焦百年前这一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再现了这群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28岁的热血青年们,如何突破国际国内黑暗势力的阻挠,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了还原历史细节,导演团队、美术团队历时近四年进行历史考据;在搭建置景之前,制作团队又和导演团队围绕电影的“年代感”“氛围感”多次讨论,一砖、一瓦、一张墙纸地深化布景细节,“从无到有”地营造出电影需要的年代氛围。
据考证,望志路106号是当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李汉俊的胞兄李书城的寓所。中共一大召开时,这栋建筑刚建造竣工,才使用了一年多,其实是一栋标准的新建筑。
房子好造,但是“有年代感的新建筑”却很难拿捏。现代建筑标准与石库门房子之间是有冲突的,要想复原原始风貌,这些“老建筑”的骨架必须以钢筋混凝土搭建,在现代结构外面则要“穿上”当年风格的砖木结构“外衣”。
饰演李达的演员黄轩表示,还原真实场景后,演员更有代入感。他回忆,电影里有一段毛泽东见李达时的场景,两位湖南老乡见面,李达在上海请毛泽东吃饭,但桌上没有辣菜,这是因为李达长期伏案、熬夜导致胃病严重不能吃辣。“这些细节都是对历史生活的真实还原。”
据介绍,演员们进组前都阅读了大量人物传记等历史资料,努力进入人物状态。让制片人任宁印象深刻的是,常常在监视器里看到演员在镜头前呈现出“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光芒”的少年感、青春感,这也是导演始终追求的一点。编剧余曦则认为,讲好建党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希望如今生活在光明时代的我们,依然铭记曾经黑暗中的那一抹微光与炬火。”
走近红色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从朝鲜实地取材写作的中篇小说《团圆》
除了待上映的红色电影,本届电影节还特别策划了“百年征程·红色光影”单元,通过放映讲述各个时期红色故事的经典影片,展现建党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这些影片在它们上映的时代,都是绝对的“大片担当”。
“这些老电影,对于今天的90后、00后而言虽然陌生,却是年长一代深刻的时代记忆,让今天的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看这些电影,或许也促成了几代人之间的对话。”该单元的策划者、电影学者石川说。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直击人心的,是作品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经久不衰。走进影院观看经典红色电影,重温百年党史中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能够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苦难辉煌的历史。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气壮山河的呼叫出自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美援朝电影《英雄儿女》,震撼了几代中国观众。
《英雄儿女》是根据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1952年,巴金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大地,深入到志愿军中采访战斗生活并深受洗礼。
1952年10月,巴金所在的连队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的主攻任务。在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后,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大声喊“向我开炮!”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
这一情节在巴金心中不可磨灭,后来演变成为《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著名英雄形象。回国后,巴金写出了《团圆》,引起强烈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立即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在来自各界的修改意见的打磨下,小说《团圆》变成了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英雄儿女》在全国上映。
据了解,在拍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一最经典的场景时,布了100多个爆炸点。导演一声“开拍”,炸点起爆,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毫无惧色闯入火阵,眉毛、鬓发都烧着了,胳膊也烧起了泡,他全然不顾,完全融入情境中。
这个镜头,一次拍摄成功。“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英雄,就这样矗立、定格在亿万观众心中。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为和平……”今天的人们,依然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而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
主旋律题材受到青年追捧,年轻人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
近年来,主旋律题材蓬勃发展,在电影、电视剧等诸多领域开花结果。许多“红色电影”“主旋律电影”收获了口碑和流量上的成功。
去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电影领跑国内票房。《我和我的祖国》在全球同步上映,票房火爆,很多地方一票难求。
不止电影。近期,多部历史题材电视剧引发追剧热潮,各大平台的评分十分亮眼。刚刚举办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获奖名单印证了这一点,《觉醒年代》《山海情》这两部主旋律电视剧几乎包揽了所有重要奖项。
这些主旋律电影的观众中,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想不到有一天我会给爸妈安利央视的红色题材剧……”这是一位00后网友发出的感慨,而这部主旋律电视剧是《觉醒年代》。这部剧豆瓣评分高达9.3分,已经被不少网友预定成了“年度最佳”。
“其实不奇怪,《觉醒年代》让年轻人某种沉睡的基因激活了。年轻人通过这部剧,很真实地看到了先辈们的面孔与身影,并且觉察到了自身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发现,亦是让他们激动的原因。”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表示。
而另一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同样获得了许多年轻网友的五星好评。“本来是陪老爸看的,结果自己看一集哭一集。”一名网友留言。
有网友专门统计了烈士牺牲的年龄:拿着炸药包奋不顾身扑向敌人的特级英雄杨根思28岁;用血肉之躯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21岁;在烈火中潜伏、一动不动的邱少云26岁……这些战士牺牲时,与许多年轻观众们同岁,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引起了更强烈的共情。
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再到《山海情》《觉醒年代》,“90后”“00后”对主旋律题材的关注热情被一再验证。这充分说明,年轻人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教授关玲说,“我们过去对‘主旋律’可能有一些狭义的理解,但事实上,凡是能够将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呈现出来的作品,能够让观众投入进去映照到自己生活的,其实都应该叫‘主旋律’,因为它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导演傅东育表示,主旋律题材在年轻人中受到追捧,并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结到“建党百年”的节点,而是应该深入去研究现有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到底为什么打动了观众。他认为,当主旋律作品开启了对人们生活细节,包括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历史与当下关联的表达时,会润物细无声地对受众输出感染力,“它就像我们的父辈传承到我们,我们再延续到下一代的一些品质,这种美好的传承能影响到当下的年轻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越是经典题材,越有长久的生命力,越有潜力和可能做出新的诠释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受年轻观众的欢迎?如何在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方面加大探索空间,赢得更大发展?
6月12日,在电影节开幕论坛“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上,国内电影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廉洁 高新区纪委 高新区纪委网站 廉洁高新网站 高新纪委 高新纪委网站 高新区纪委监察局 高新区纪委官方网站 高新...
廉洁 高新区纪委 高新区纪委网站 廉洁高新网站 高新纪委 高新纪委网站 高新区纪委监察局 高新区纪委官方网站 高新...
“廉情观察”推出第338期节目《多方联动 齐抓共治 持续深化系统治理(下)》,欢迎收看!...
廉洁 高新区纪委 高新区纪委网站 廉洁高新网站 高新纪委 高新纪委网站 高新区纪委监察局 高新区纪委官方网站 高新...
廉洁 高新区纪委 高新区纪委网站 廉洁高新网站 高新纪委 高新纪委网站 高新区纪委监察局 高新区纪委官方网站 高新...
《今晚800》“监督麻辣烫”推出第165期节目,欢迎收看!...
“廉情观察”推出第337期节目《多方联动 齐抓共治 持续深化系统治理》,欢迎收看!...
《今晚800》“监督麻辣烫”推出第164期节目,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