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户都有二维码,我们将垃圾分类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在可回收物包上贴上二维码,再投进分类垃圾箱。”何学英说,环卫公司将对可回收物包进行扫码、拆分、称重,并换算出积分,住户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卫生好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成都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580万吨,其中可回收物约占41%。据成都市城管委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达82.4万户,约占全市居民户的15%,共有2900余个居民小区、学校和机关团体等参与,今年底将达100万户左右。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广元生活垃圾分类推行“三分模式”,即城市生活垃圾住户(机关单位)粗分、分拣点细分、分拣中心精准分。
今年2月,青川县在两个小区,通过以物换物鼓励居民分类处理垃圾。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带到小区的回收中心称重,按照垃圾站回收价折算成钱,再兑换等价的生活用品。广元市还计划与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合作,利用互联网搭台,提升公众的垃圾分类体验。
加快推进建立和完善垃圾减量分类系统
垃圾分类试点正在全省各地铺开。德阳广汉市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3年来,全市建成23座垃圾分类环保站,覆盖人口3万人以上。
今年1月,《广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出台。3月,德阳被确定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广汉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完整的垃圾分类链条,将垃圾分类从试点推向全覆盖。
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今年成都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进程。将建立健全对街道、物业公司及专业服务企业的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定期考评通报制度和第三方测评制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成都市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预计今年内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