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新闻:海绵城市会“呼吸” 水清城绿更宜居(3)

发布时间:2018-03-02 00:1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海绵城市会“呼吸” 水清城绿更宜居(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从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共建成8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青龙湖一期、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天府新区兴隆湖、天府...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从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共建成8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青龙湖一期、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天府新区兴隆湖、天府公园一期、麓湖生态城一期、鹿溪河生态区等重大生态示范项目已建成;圣灯公园、海滨公园、交子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和小游园微绿地建成开放,新增公共绿地34.88万平方米,逐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建园”;建成了中环改造、三环路改造、府城大道改造等海绵型市政道路示范项目;环城生态区已完成“两湖、四湿地、六森林”等生态建设,初步形成约122.88平方公里的海绵综合体;城市水生态治理初见成效,四环以内城市建成区62段114.6公里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已完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锦江流域484个下河排水口排污问题已完成治理351个,肖家河、方家沟、金花堰等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已基本完成;天府绿道“两环一轴”示范工程全面开工,7.4公里西郊河工程基本建成。一句话总结就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成都海绵城市建设对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缓解城市内涝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让自然、生态、绿色的可持续城市加速实现。”屈军说。他表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海绵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包含了城市对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需求。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保护市民生产、生活的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生态敏感区域,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畅通河道、净化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水资源,解决城市河湖水系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使市民能够听到潺潺水声;提升城市水环境,打造河湖水畔滨水景观,为市民创造景色优美、宜居宜业的绿色滨水空间。


海绵城市会“呼吸” 水清城绿更宜居(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