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轰鸣、灯火辉煌,作为成都老工业基地,这里聚集了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成发集团等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大批工业企业在这里昼夜运转,当时的“东郊”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工业集中建设的热土。
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工厂在这里诞生。自1951年选址成都市二仙桥北路31号建厂,机车车辆厂老厂区已走过了67年风雨历程,先后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时代、“三业”并举时代。
腾笼换鸟、产能转移,传统产业不断做减法,如今的东郊,不再是烟囱林立、机车轰鸣。与之相伴的则是发展空间的增加。其中,八里庄片区陆续腾挪出的可开发用地超过3000亩,成为中心城区内不可多得的可成片规划、整体打造区域。建于1952年的机车车辆厂部大楼及厂房、建于1954年的中电锦江电机厂以及同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禾创药业仓库、101仓库、103仓库、109仓库等均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据统计,在成都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保存了14处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占成都全部29处工业遗产点位数的48.3%),成为成都市工业遗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去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名单,该片区内的成华区东郊记忆景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景区。工业遗址星罗棋布分布在片区内,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兴起,也为开启经济发展新征程积蓄了强大的动能。
退与进
文化为魂 城市文旅“新地标”正在崛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基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工匠精神、工业文明却成为成华区独特的人文标识。在“新经济”理念的引领下,产业的全新能级正在这里不断集聚,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旅成华”正在快速崛起。
保护工业文明,留住其“形”只是其一,利用其“形”加入新的文创内容,正在成为新的时尚。深入挖掘14处工业遗产文创富矿,系统打造“文旅成华、中优典范区”的特色功能区,加快建成国家级文化创意发展区。去年10月26日,成华区发布消息,将“悬赏”300万元奖金,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辖区三处工业遗产保护点位项目创意策划概念方案,征集策划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禾创街坊区、原华西绿舍水泥泵保留建筑、原101货运市场工业遗产保留建筑点位。
日前,成华区双园巷成功入围2018年成都“最美街道”30强评选。 紧邻新华公园和列五中学的双园巷,短短300米的街道,仿古的墙面极富文化气息,“家风家训”和“廉”文化跃然墙上,与34棵...
22日从成华区获悉,以交流合作、开放共享为主题,“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近日在成华区东郊记忆举行,来自世界22个论坛成员城市、 9个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代表和400多名国内...
6月20日上午,由成华区文旅体局主办,成华区文化馆承办的“2018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培训班”龙潭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顺利开班。成华区文旅体局相关领导、龙潭街道办事处分馆领导、区...
17日从成华区获悉,端午节期间,该区圣灯街道“国学进社区”活动走进关家社区。活动邀请了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成都明伦书院院长施文忠老师作了以“远亲不如近邻”为主题的国学...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说到端午的主角,绝对少不了粽子。端午节来临之际,成华龙潭街道组织居民开展传承文化,融动端午系列活动。...
日前,由成都市人社局、成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主题为“人力资源协同文旅产业发展”论坛举行。本次论坛旨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进人力资源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作为成都曾经...
“哪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哪里就会孕育新经济之芽、盛开新经济之花、结出新经济之果。” 5月18日~5月20日,“2018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召开,成都,正不断以“创新”厚植其新经济“土...
29日晚,成都东郊记忆演艺中心座无虚席。上百人翘首以待,只为等待一场戏剧盛宴的开演。 近8点,话剧《琥珀》导演孟京辉走上舞台,充满激情地上台致辞,希望以此为契机,让音乐、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