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新闻:【博论】面对“潜规则”,勇敢说“不”

发布时间:2017-09-24 15:2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博论】面对“潜规则”,勇敢说“不”由成都新闻网采编:102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有45人拉票贿选,参加投票的616名省人大代表中有523人收受钱物,116人作为中间人转送钱物。...

摘要:102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有45人拉票贿选,参加投票的616名省人大代表中有523人收受钱物,116人作为中间人转送钱物。

(原标题:面对“潜规则”,勇敢说“不”)

近日重思辽宁贿选案,一个细节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当贿选乱战由隐秘变成半公开的时候,面对“潜规则”,当事人何去何从,成为人生的关键转折点。

这是不能不回答的考题,不能不面对的焦虑——102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有45人拉票贿选,参加投票的616名省人大代表中有523人收受钱物,116人作为中间人转送钱物。有人全无顾忌,肆无忌惮;有人忐忑不安,顶风弄险;有人盲目跟风,后悔不迭。

这是为什么?

全无顾忌,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人,笃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痴迷“押宝”式赌博;而又有些人当官就是为了交易,人生信条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买卖双方,臭味相投;狼狈为奸,一拍即合,这也正是自古以来贿赂公行、丑闻不绝,直到今天依然是反腐败重大课题的深层原因。经验反复证明,“三观”出轨,蜕化变质,违法犯罪是必然结果,牢狱之灾是躲不过去的劫数,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忐忑不安,是因为有些人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也懂得可能要面临的后果,但依然心存侥幸,期望通过非常手段同样获得一份非常利益。从本质上讲,这是基于个人利益考量的掂斤播两,投机而已。没有是非、放弃原则、不讲底线,也说不上良心发现。之所以忐忑,多是出于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反复权衡。这是当下职务犯罪的一种典型心态。

盲目跟风,似乎是被动裹挟,其实是对所谓“法不责众”的错误认知。有些基层代表对贿选表达出一种无奈:“别人都送,自己不送,肯定选不上”。这套说辞里暗含着另一层意思,大家都这样干,虽错难纠。这种看法,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是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缺失的突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是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等缺失的重要原因。

【博论】面对“潜规则”,勇敢说“不”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