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新闻:都江堰猕猴桃——助农增收“金钥匙" 对外交流“友谊大使”

发布时间:2017-09-30 17:5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都江堰猕猴桃——助农增收“金钥匙" 对外交流“友谊大使”由成都新闻网采编:9月中旬,都江堰市荣获“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这是都江堰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推动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通过抓好标准化生产、综合...

  9月中旬,都江堰市荣获“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这是都江堰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推动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通过抓好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服务、品牌营销、质量安全监管四个环节,都江堰产猕猴桃质量得到认证,贴上了“绿色生态”标签。

都江堰猕猴桃——助农增收“金钥匙" 对外交流“友谊大使”

 

  位于胥家镇金胜社区的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360余亩红阳猕猴桃刚采摘完毕,这两天,农户们正忙着给猕猴桃地铺肥。按照标准,每株猕猴桃树下得均匀铺上厚约十公分的有机肥。记者仔细一看,这铺上的肥料有些特别。

  原来,这些有机肥是基地专门从中药生产企业购回的药渣堆制而成。遵循好土壤孕育好果实这一原则,基地一直致力于用特色有机肥改良土壤。而为了确保基地猕猴桃品质过关,除了土壤这一环,猕猴桃灌溉用水也十分讲究。

  记者数了数,基地内共修建了6个梯级蓄水池,和别的蓄水池不同的是,这里的蓄水池里长满了水草还养了鱼。原来,按照国际认证的检测标准,猕猴桃生产用水要求十分严苛。甚至规范到了什么鱼在里面能生长,草在里面能生长。

  优质的生产用水通过密布于田地里的肥水一体化喷灌系统直接供给猕猴桃树。而基地负责人邓仕全却说,这肥水灌溉得好不好,除了水源的优质,关键还在于过程的精准。

都江堰猕猴桃——助农增收“金钥匙" 对外交流“友谊大使”

 

  胥家镇金胜社区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负责人 邓仕全:“ 因为我们可以很精确的计算出每一株树需要多少水,需要多少肥,那么我们在投放喷头的时候也就按照精算出的数据来设置喷头。经过精准核算,目前一个喷头基本上可以管四株树。除了生产用水以外,喷灌系统还将硼钠镁等微量元素及微生物菌液供给给猕猴桃树苗。“

都江堰猕猴桃——助农增收“金钥匙" 对外交流“友谊大使”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