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1-06-24 13:1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从1938到2021 一家医院的理想之路

历程——

1938年-1940年   温江县诊疗所

1940年-1942年   四川省立温江卫生院

1942年-1945年   四川省第一行政区中心卫生院

1945年-1949年   四川省第一行政区省立医院

1950年-1952年   温江中心卫生院

1952年-1969年   温江专区人民医院

1969年-1983年   温江地区人民医院

1983年至今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2003年11月     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并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1年10月     成都市老年病医院并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月8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温贤敏(原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站在市第五人民医院1号楼23层明亮的走廊里向记者微笑。

医院门诊已经树起了庆祝建党百年鲜红的“100”标识,院里隐约传来《百年红船》的旋律,患者和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们都步履匆匆。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过去的老院区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那时候的护士服

重返这家自己曾为之奋斗过24年的医院,温贤敏是感慨的。在这素来被称为“天府之国”真正核心区域的“金温江”,和她同样因诞生于1938年的温江县诊疗所、如今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而陷入滚滚回忆的人,还有很多。

筹建 累到在工地吐血

94岁的王义兰住在温江老城区,他也仍然保留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五年前的脑梗影响了他的语言和记忆,但说起那些过去的日子,老人的眼眸仿佛泛起了点点光芒。

1945年,18岁的王义兰决然入伍,次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党龄已有74年。经历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也亲眼见证新中国从孱弱到富强。

王义兰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渊源始于1982年,当时已55岁的他接到组织交给他的光荣任务——筹建温江地区干部疗养院,这家疗养院后来更名为成都市老年病医院,2011年并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为筹建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王义兰要管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军人出身的他容不得有半点差池。王义兰常常几天不回家,吃住都在工地上。夏天的时候,有时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一天,但一遇到下雨他又急急忙忙赶回工地。在这期间,王义兰的大孙子已经出生了,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孙子没人带。有时,王义兰就背着孙子跑工地。

王义兰的小儿子王川生回忆,他们从工地上其他人的口中了解到,父亲在工地上吐血了,“在此之前,他从没告诉过我们,要不是听别人说一家人都蒙在鼓里。”听儿子说这事,王义兰摆摆手,“说那些干嘛,谁不会生病?我是党员,我不坚持谁坚持?”

党员这一身份,是王义兰深入骨子里的烙印,也深深影响了王家儿女。他一共有5个孩子,其中4个都是党员,“父亲对党的感情,直接影响了我们。”

低谷 离职151人

与王义兰一样,90岁的潘道崇也住在温江老城区一处老小区里,屋里陈设简朴,茶几下面一本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却格外醒目。

五医院的职工现在碰到他,仍然习惯叫他“潘院长”,因为他曾在这所医院工作了13年直至退休。

潘道崇是江苏人,他成为预备党员是在1945年,那年他14岁,刚刚参军一年。与王义兰不同的是,他没有扛过枪打过仗,作为部队卫生员,他的“战场”在后方。

1954年,他考上了四川医学院(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开启正规的行医生涯。1978年,潘道崇调入温江地区人民医院(即当初的温江县诊疗所)任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医院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1983年,这年3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四川省温江专区,将其所属行政区大部分划归成都市,温江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世纪60年代,珍贵的合影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过去的老院区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如今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百年奋进 医心向党·初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历史变迁

这一次“合并”,温江的很多单位都迁到了成都,这些单位的职工也随之搬到了成都。当时医院本有职工370多人,短短一段时间就离职了151人,其中51人都是技术骨干……刚刚出任院长的潘道崇陷入极大的焦虑。

而对于生在五医院、长在五医院,一毕业就到五医院外科工作的温贤敏,当时眼睁睁地看着大家离开,也满是无奈。

人员的巨大波动,对医院的冲击非常大。潘道崇意识到,“稳定军心、招募人才是重中之重。”但是,温江在地市合并初期并没有地域优势,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来。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都相对落后,病人也明显减少。

没有病人来,怎么办呢?“下乡坝去宣传,找嘛,一村一户地找。像雷书记(雷建国,现任五医院党委书记)当年也是下乡宣传的主力军。”温贤敏说,那时候大家遇到赶场就去宣传,踩根板凳、扯着嗓子喊:我们是五医院,原来的温江地区医院,要看病到五医院来嘛……

认真分析了成都与温江的差别后,院长潘道崇做了一个决定——提升职工福利,“去成都工作的,只能租房住,我决定修职工宿舍,只要来我五医院工作的都有免费的房子住!”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批职工宿舍修在河坝荒地,共5亩地,配有锅炉房、洗澡堂,让职工有热水用、有地方洗澡。这一举措,确实大大稳定了“军心”。

上世纪80年代,病人输液还是用的橡皮管,这是一种重复利用的输液器材,每次用完后需要在消毒供应室消毒。

当时全国医院有一个普遍现象,由于橡皮管的消毒不彻底,病人常有一边输液、一边出现全身发抖的情况。于是,五医院消毒供应室反复实验,最后揣摩出把一种洗涤效果较好的洗涤剂塞入橡皮管内反复揉搓的办法,潘道崇记得,“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大大降低了输液不良反应,为此我们还举办了一期供应室护士长培训班,各个医院都来五医院学习。”

转折 从一项国家专利开始

五医院迎来的第一个转机是1990年放射科“X光机影像增强装置”研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是科教兴院的一个标志性起点。技术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当时作为科教科长的肝胆外科医师温贤敏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回来,改变现状。”

她专门跑到云南曲靖去观摩全国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亲眼看到一名患者术后半天就坐起来梳头洗脸,温贤敏震惊了。在她的极力游说主张下,医院痛下决心,斥资30万买了一台腹腔镜手术设备。

1991年,院长潘道崇退休,让他欣慰的是,包括温贤敏在内的一批有理想、有干劲的年轻人正在飞速成长。

1993年,温贤敏带领一批骨干医生前往重庆学习当时最先进的腹腔镜手术,他们冒着大雾渡河“取经”的精神感动了这家医院,对方倾囊相授。就在这一年,医院第一例腹腔镜手术成功开展,开启了技术的全面革新。

继肝胆外科的微创手术取得成功后,腹腔镜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到妇科疾病、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短短几年,五医院的微创技术就在省内“打”出较高知名度。

1998年,温贤敏接棒五医院院长,此时五医院的设施设备仍然落后,患者都嫌医院的被褥太过破烂。温贤敏想办法找到时任成都市卫生局局长筹措到50万元,医院的病床被褥等全面更新,“真的,这50万当时就是救命稻草!”一直到现在,温贤敏都心存感激。

就医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高端医疗设备对当时的五医院还是奢望。2000年,温贤敏得知重庆一家医院要出手一台高科技设备(介入手术、视频全靠它支撑,据说当时价值300万左右)的消息,她赶紧跑去重庆当宝贝一样地“抢”下来。

对方告知她,这套设备最值钱的部分就是球管了。温贤敏生怕路途颠簸碰坏它。回来的路上,她用棉絮把球管包裹得严严实实,让司机抱在怀里一刻不松手,她自己则亲自当司机一路小心翼翼地开车,直到安全地运回温江才松口气……

从1938到2021,83年过去了,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温江诊疗所也发展成为如今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再次回到五医院的温贤敏看到,“新住院大楼拔地而起,年轻人朝气蓬勃……”她希望这个曾为之奋斗过24年的单位继续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以病人为中心,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

“我从十多岁开始接触医疗卫生,见证了中国的卫生事业从落后到高质量发展。”五医院的发展与变化同样被潘道崇惦念着,“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医院技术越来越好,病人就医越来越方便,这就是党的成就,老百姓的福祉。”(伍方莉 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