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新闻:中国纪检监察报: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

发布时间:2017-08-17 10:3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中国纪检监察报: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由成都新闻网采编:8月1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6版“青史斑斑”栏目刊发我市挖掘整理的历史清廉故事。...

摘要:8月1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6版“青史斑斑”栏目刊发我市挖掘整理的历史清廉故事。

中国纪检监察报: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该文章截图

(原标题——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

中国纪检监察报: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

乔壁星到家后,先不进门,而是当街打开行装,“检示通衢”,表明自己未带任何财物,然后才进门,老百姓无不叹服。

乔壁星(1550—1613),河北临城人,明万历八年进士。他为官清正、一心为民,被河南中州一带的老百姓称为“天下清官第一”。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任四川巡抚,在蜀八年,为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四川,乔壁星采取措施一举刹住当时官场“吃请”和“送礼”的风气。据史料记载,乔壁星到达成都时,正是征收和播种之后,人力物力凋敝不堪。乔壁星杜门谢客,“摒绝交际”,严禁吃请。为了震慑各级官员,他“语榜于戟门”,即把不准“送礼”的命令张榜公布于巡抚衙门的大门上,违者不管是蜀王府里的蜀王、郡宗还是各路官僚,都将被罢官。在强有力的举措之下,“朱邸无敢以承筐见”,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据雍正《四川通志》记载,明初以来,修建皇宫的木材主要从四川进贡。木役是明代四川最沉重的负担之一。老百姓入山采运,去时十室九空,归来十人一还,苦不堪言。乔壁星任四川巡抚后,“焦唇干肺以为民求”,终于打破了延续两百四十多年的陈规,向朝廷申请将民采改为官采。京路遥远,他还亲自绘画路线,修设专道,最大限度地减轻老百姓的痛苦。蜀地盛产折扇,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四川每年按例进贡的折扇数达11540柄,百姓负担沉重。乔壁星向朝廷争取,每年裁去3000柄。他还节约公费白银三万二千两,用于修河、济边、施药、煮粥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捐出自己的俸银四千两,修筑川南、川北险道,给老百姓带来极大便利。

中国纪检监察报:乔壁星——不以分文自攫取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