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新闻:弘扬法治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3)

发布时间:2017-11-14 00:11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弘扬法治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推行“法治三化”,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提高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质量,是我区在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切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

 推行“法治三化”,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提高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质量,是我区在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切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
 

一是法治教育生活化,培养法治习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四个阶段,选择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诚实、守规、自我保护等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养成法治化的行为习惯。3—6岁幼儿“润”法,在生活中学法; 6—9岁儿童“玩”法,在游戏中学法;9—14岁少年“识”法,在活动中学法; 14—18岁青年“悟”法,在实践中学法。二是法治教育融合化,内化法治理念。将法治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生德育活动、学校环境创设和师资建设相融合,树立人人都是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时时、处处皆融合法治教育,使学生的法治教育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各具特色。三是法治教育情景化,体验法治实践。将法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实践体验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岗位见习、事务实践、法治教育体验区等生动的法治情景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在情景中学法,在体验中学法,使学生将法治实践外化于行。

 

个性化订制法治课堂
传播法治理念

 

 为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我区以孩子为中心,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础。注重趣味性,提高参与积极性。通过品德课堂、法治游戏、思想正能量、法治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避免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的传播变成机械式的课程填充,提升青少年参与性。注重差别化,提高教育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能接纳信息程度不同,身心特点也不同,制定不同的法治教育方案。如12岁以下的幼儿和儿童以自我保护法治教育为主,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以禁毒和校园防欺凌法治教育为主。注重个性化,提高帮扶精准性。针对涉罪违法的青少年以及个别缺乏法律道德意识的青少年给予特别关注,进行个案帮扶,率先在全省引入社会公益力量对其开展帮教、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工作,引导其重塑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