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春出生于中医世家,中学读书时,其外公外婆就在学校旁的医馆行医,从小耳濡目染走上了学医之路。1995年潘良春被分配到锦江区成都骨科医院,加入杨天鹏骨伤科学派,拜师已故省市名中医周太安教授后,对该学派的学术思想、传承路线和恩师的学术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治疗痛风和股骨头坏死等方面深有造诣。
随着老百姓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爱喝酒、爱吃海鲜的人患上了痛风,潘良春的几位好友也不例外。每次看着朋友们痛苦的向自己寻求帮助,潘良春总是于心不忍。朋友们足部突然红肿热痛,痛如刀割,举步维艰的苦楚,深深地映入他的脑海。起初潘良春通过杨氏骨科治疗痛风的方法为朋友进行治疗,但该疗法耗时长,为了找到立竿见影又不复发的治疗方法,潘良春用自己做实验,将研制的外敷药敷在自己身上,用保鲜膜包裹48小时,确保药物安全后再用于患者。并对原本的痛风丸进行优化,研制了可长期服用的痛风丸,解除痛风患者的痛苦。药物改良后,通过外敷内服,急性痛风患者24小时之内便能下地走路。
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潘良春也曾推崇手术疗法,时值恩师周太安正在推广中医药治疗理念,师徒二人产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论。看着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成效显著,且痛苦更少,性价比更高,潘良春转变了想法,开始继承发扬纯中医的技术。当他开始进行初步探索时,一名因扭伤髋关节损伤血管,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前来就诊,因患者年龄尚小,不适合手术治疗,潘良春便采用了中医药疗法。通过内服中药和限制活动,两个月后,骨头坏死的地方长出了新骨头。这让正在转型期的潘良春备受鼓舞,让他坚定了信心发扬纯中医治疗技术。现在潘良春已经熟练运用中医治疗技术治愈了众多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并大力推广传播该治疗方式,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
(陈玉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