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民族地区扶贫主要就是给资金,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钱一旦用完,又返贫。现在采取给钱用于扶持产业,用发展产业的办法扶贫,改变过去由“单纯输血”变为“自主造血”,既助力当前精准脱贫,又管长远助推藏区幸福奔康”区援藏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一轮对口帮扶炉霍县工作中,我区注重产业扶贫,实施“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措施,协助受援地党委政府大力发展传统现代农牧业、观光农业、雪域俄色龙头企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农牧民群众的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引进企业经营农业
传统产业注入活力
“脱贫增收要有产业,培育产业要有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老百姓就业才有门路,增收才有渠道,脱贫奔康才有希望”这是我区在对口帮扶炉霍县过程中和受援方炉霍县形成的思想共识。
2014年年底,我区帮扶炉霍县引进山东寿光盛煌农业,使之成为了甘孜北路片区第一个引进企业经营农业的县。
区援藏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2014年年底,我们在斯木乡吉绒村试点,由政府托底,一是土地按500元/亩给流转费;二是村民可自愿到企业务工,100元/天;三是安排3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建10个蔬菜大棚,交给引进的山东寿光盛煌农业经营,并将所建的10个蔬菜大棚启动资金作股权量化到户,年底分红。”斯木乡吉绒村村支书朗吉得知当地要引进一家大型农企,建设大棚蔬菜基地的消息后,成为了土地流转的带头人,并立即号召村民们签订土地流转承包责任书,在他的动员下,53户村民参与了土地流转,不久后一座大型的蔬菜大棚基地落户在了这里。
斯木乡吉绒村53户村民都成了股民,和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2016年年底,盛煌农业蔬菜产业园内累计建成40个蔬菜大棚、1个观光农业大棚,企业获得了利润8万元,进行了分红,老百姓作为股民,尝到了甜头。?三年过去了,园内又新建起了100个蔬菜大棚。大棚内的黄瓜、番茄、青椒等蔬菜替代了青稞、土豆等当地的传统农作物,盛煌农业与尚作有机签订了5个月的供货协议,为这些高原生产的蔬菜瓜果,搭建了互联销售平台。村民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我们又应聘成为企业工人,收入比以前高了好几倍。”正在棚内工作的俄色拉姆说,现在全年的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这让她家中的经济状况大变样。
3月9日,以“提升政务服务,助推锦江经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六期“风的方向”——区长咖啡活动在盐市口街道春盐苗圃举行。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乾与嘉宾围绕实现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和...
2月末的蓉城,春意日渐趋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改革发展的脚步愈加坚实。 2月24日,站在高水平、高起点规划的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众创空间金融梦工场二期规划图前,成都金控集团主...
2017年,成都锦江区全面落实“中优”策略,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聚焦主业主责,坚持以建设产业生态圈来组织经济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和超额完成。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新经济发展开局...
2017年,锦江全面落实“中优”策略,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聚焦主业主责,坚持以建设产业生态圈来组织经济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和超额完成。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新经济发展开局良好,...
1月26日,锦江区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专题会召开,区委书记陈历章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我区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中央商业商务集聚区、东大街金融服务聚集区以及白鹭湾新...
在天府文化中提到了“创新创造”,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传统文化怎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分关键。 近年来,成都锦江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文创产业跨越发展,精心打造...
1月5日,在成都市举行的2018新经济独角兽创投大会暨中国创星创投联盟成立仪式上,发布了首批“未来独角兽推荐榜单”,注册于我区的四川驹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驹马物流”)...
简阳“镇金大米”远销各地(摄影 陈玉婷)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洪伟 通讯员 陈玉婷):“现在种水稻每亩增收500元以上,收入实实在在提升了。”成都简阳市镇金镇的水稻种植户陈大爷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