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为帮助“镇金大米”畅通销路,区扶贫办投入了20万元,帮助建立加工、销售平台。引导南山坳村、塘坊村、红庙山村、二郎村成立了以水稻为特色的合作社,并为每个合作社投入了5万元运行资金。由合作社和种植户签订合同,收购种植户产出的稻谷,对稻谷进行加工,推广进入市场。从产品包装设计、推销、装袋到送货,区扶贫办帮助牵头合作社——塘坊土地股份合作社一起完成。在镇金镇组织收购稻谷时,区扶贫办向辖区机关企业、社区居民及商超发出了购买倡议书,短短十来天时间,机关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和商超的订单达到了13吨多。目前,“镇金大米”5公斤装38元袋,10 公斤装75元/袋,预计每公斤大米能为集体经济增收1元钱,首批13吨大米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由于大米配送完成后反响较好,又新增订单3余吨。
扶持传统农业
搭建产销平台
除了重塑“镇金大米”品牌,我区还对口帮扶镇金镇建设水果基地,通过摸底老百姓种植果树的意愿,免费发放水果树苗,建成红庙山村青脆李基地100亩。对口帮扶踏水镇早熟花生、汶川清脆李项目,投入6万余元,帮助踏水镇大树村发展早熟花生400余亩、汶川清脆李140余亩。协助踏水镇良安村完成了260亩二期锦绣黄桃的种植,与前期种植的200亩连成片,投入20万元帮助良安村与大树村各建10亩蔬菜种植大棚。此外,积极引导两个贫困村组建合作社,给两个合作社各注入5万元资金发展集体经济。
据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早熟花生亩产500斤干花生,每斤市场价8元左右,直接产值达160万余元。李子、黄桃等水果预计三年能够挂果。村民们纷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他们都说:“现在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把这些树苗照料好,三年后就能挣钱,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
简阳“镇金大米”远销各地(摄影 陈玉婷)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洪伟 通讯员 陈玉婷):“现在种水稻每亩增收500元以上,收入实实在在提升了。”成都简阳市镇金镇的水稻种植户陈大爷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