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1942河南弃儿未解"身世之谜" 提起老家哭得像娃

发布时间:2017-12-13 11:1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1942河南弃儿未解"身世之谜" 提起老家哭得像娃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四川 都市 要闻 摘要 社会 民生,金堂要闻-金堂要闻...

1942河南弃儿未解"身世之谜" 提起老家哭得像娃

1月19日,成都蒲江蒲阳路,杨胜雄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身世之谜多年未解,他始终牵肠挂肚。

1942河南弃儿未解"身世之谜" 提起老家哭得像娃

  杨胜雄的养父杨克昌,在抗战时期担任川军 47 军178 师 532 团1营的营长。他对杨胜雄的身世一直不愿提及,杨胜雄说“他是害怕失去”。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摄影报道

  生在河南,长在四川。

  跟所有成都人一样,他在平原上过着日子,闲适而悠逸。他爱蒲江、爱成都、爱四川。

  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他是从河南抱养的!从那以后,他常常上心,自己的根原来不在四川……

  好好的家乡,被真相弄丢了。

  一九四二

  那年,天灾不断,人祸横行。川军47军在河南新安县一带驻防,同侵华日军作战。

  这些年,人们丰衣足食,杨胜雄的日子也一天好过一天。那段时间,电影《一九四二》热播的时候,他并不知道。

  电影里,荒芜的平原上寸草不存,死亡,笼罩着中原大地,路上,不断有人死去。

  其实,《一九四二》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历史。

  那年,河南多地出现旱情,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当局过多关注,后来愈发严重的旱灾、蝗灾等天灾并发。

  “还没有缓过气的河南农民,不断遭到重创。”相关档案显示,河南省汤阴、修武、新安等40多个县遭到蝗灾,受灾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河南数百万灾民几乎没了粮食可吃,树叶、野草都吃成了稀罕物。

  《大公报》一位叫张高峰的记者,从陕西一路进入河南,见到了这场不弱于任何战争的惨状。后来,他在通讯中这样写道:“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们全身,会误以为是一张生理骨干挂图……”

  天灾不断,人祸横行。侵华日军也在中原大地恣意横行。

1942河南弃儿未解"身世之谜" 提起老家哭得像娃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