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成都调查:七成老人买过保健品 年花费上万约一成(3)

发布时间:2018-04-15 15:1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成都调查:七成老人买过保健品 年花费上万约一成(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此次参与调查的324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1位,其中,19.8%的老人认为保健品“很有用”,28.2%的老人认为“比较有用”,22.9%的老人表示自己曾被推销员给...

  此次参与调查的324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1位,其中,19.8%的老人认为保健品“很有用”,28.2%的老人认为“比较有用”,22.9%的老人表示自己曾被推销员给忽悠了,只有29.0%的老人称自己从未相信过保健品。

  然而,在老年人中广受欢迎的保健品,在年轻人这里,却不太“吃香”。参与调查的193位年轻人中,52.8%的人认为保健品只能带来心理安慰,14.5%的人认为完全没用,还有23.3%的人认为,如果过分依赖保健品,还会带来反作用。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实习生卫心叶

  记者手记

  保健品何以沦为老人产品?

  发“老年财”商家有招

  老龄化社会,也为“老年经济”创造了土壤。一部分商家瞅准了老年群体最大的需求——健康。他们害怕死亡,得了病便会有心理负担。就算没患大病,老人总有一些老年症状。

  为发“老年财”,一些商家展开了心理战术。以“免费”切入,几乎没有商家一开口便提出购买,以小恩小惠为诱饵,大量老人前往。忽悠到现场后,商家力图使得自己显得权威,编造出协会名称、爱心工程,假借专家名义都是常用招式。老人相信了,商家继续“加火”,打出情感牌,销售人员定期拜访,邀请参加聚会,甚至喊爸妈、下跪。

  短短一个月时间,华西都市报陆续接到百余个保健品投诉电话。记者为此多方调查,一些投诉依然难有让老人满意的答案。首先,难以锁定确切地点。讲座多在租用的会议室进行,产品只有产地,没有生产厂家。其次,证据难寻。宣传多采用口头式,老人难以提供虚假宣传证据。此外,商家不会直接销售,以办会员的方式变相销售。 华西都市报记者毛玉婷

成都调查:七成老人买过保健品 年花费上万约一成

自定义html

成都调查:七成老人买过保健品 年花费上万约一成(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