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县即梓州州治所在地,有涪江流经。“白发”与“黄花”的对仗,在前一年重阳诗中也可以见到。大概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让诗人难以为怀吧。诗人想起了十年前,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年头。国运与身世,自那时起,就同其飘零了。
杜甫在梓州和阆州漂泊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幕府中任职。本以为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是严武忽然去世了。杜甫只好沿江而下,漂泊到了夔州。大历二年(767),杜甫已经五十五岁。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写了五首诗,名为《九日五首》。历代版本中都只有四首,所以有人认为著名的《登高》即第五首。杜甫在第二、三、四首中怀念往日重阳节与朋友共聚饮菊花酒和在樊川故园与亲人共同登高的情景,感慨而今却“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这五首诗最著名的当属第一首与《登高》一首。《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诗人抱病登高,回忆往日重阳多与亲朋相聚,如今却只能独酌。因此颔联说,既然不能与人同饮,那么菊花的开放又有什么意义呢?颈联以景结情。殊方二字言人在风俗异类之天涯,思乡之情可想而知,何况又听到了凄凉的猿猴叫呢。《水经注》中载三峡船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猿叫向来之凄凉之象征。更何况,此时又是“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天呢!自宋玉以来,肃杀之秋天一直是古典诗词中苍凉悲哀之象征,悲秋因此也成为一种传统。尾联两句,诗人又想到了远在天边的弟妹家人,而战乱和衰老让诗人更加感到悲哀。这首诗在技法上也很高明,首联的第二句“起”字处本来应用平声,这里用仄声的“起”字,显得十分有力。而颔联两句既是一气而下的流水对,又是借对,即表面上是竹叶对菊花,而实际上“竹叶”是一种酒的名字。
《登高》诗云: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
廉洁金堂 金堂县纪委 金堂县纪委网站 廉洁金堂网站 金堂纪委 金堂纪委网站 金堂县纪委监察局 金堂县纪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