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化危为机 事在人为

发布时间:2020-04-24 20:4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化危为机 事在人为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危机,本就是危与机的辩证统一,危中有机,危可转机。面对危机,如果应对有方、化解有术,闯过了危的山重水复,就可能走进机的柳暗花明;反之,如果在危难之中看不见机遇、抓不住机遇,自然...

危机,本就是“危”与“机”的辩证统一,危中有机,危可转机。面对危机,如果应对有方、化解有术,闯过了“危”的山重水复,就可能走进“机”的柳暗花明;反之,如果在危难之中看不见机遇、抓不住机遇,自然会陷入困局,甚至会走投无路。

化危为机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困难、险境甚至绝境中摔打磨练出来的。“事危则志远,情迫则思深。”危急时刻相较于平常时期,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潜力有多大、极限在哪里,而且还能倒逼出前进的动力、上升的空间。因此,当危机来临时,与其退缩躲避,不如坦然面对、从容应对。经过危机的洗礼,或许就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化危为机的故事。据史料载,南宋绍兴十年七月,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一位刘姓富商苦心经营大半生的店铺在火灾中毁于一旦。但他并未因此沮丧,而是立即开始采购大量毛竹、砖瓦等建材。没过多久,朝廷颁旨重建杭州城,凡经销建材者一律免税。一时间,杭州城大兴土木,建材供不应求。刘姓商人将采购的建材出售,所获利润超过了被火灾焚毁的财产。这则故事,可称得上“化危为机”的经典案例。这正如《管晏列传》中所言:“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危难时刻,但从来没有被危难压垮过。中国共产党在一路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能做到在危机来临时应对得当、处置得力,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在为新中国遴选国歌的过程中,刚开始有一些人并不是很认同《义勇军进行曲》,认为某些歌词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有些过时了。毛泽东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不必修改歌词,“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本身就是消除危险的良药。

化危为机 事在人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