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借艺术之名行贪腐之实——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原副主席赵长青案剖析(3)

发布时间:2020-08-26 17:4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借艺术之名行贪腐之实——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原副主席赵长青案剖析(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赵长青自以为借字发财很高明,殊不知早已掉入围猎者的陷阱。2019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赵长青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

赵长青自以为借字发财很高明,殊不知早已掉入“围猎者”的陷阱。2019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赵长青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山东省监委监察调查。2020年7月9日,赵长青被开除党籍,并取消其退休待遇。

艺术不是权力寻租的安全门

到中国书协任职后,赵长青四处走穴,处处留字,为的是换取大量金钱。即便受人请托收受贿赂,他也要给对方写几幅字。赵长青十分清楚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但心存侥幸、自欺欺人,长期打着出售书法作品、润笔费、稿费的幌子,大肆敛财,妄图逃避法律制裁。直至案发前,他依然执迷不悟、频频串供,试图将个人并不入流的书法作品当成收受钱财的遮羞布。然而,这套“障眼法”难掩权钱交易实质。

经过权威机构鉴定,赵长青的书法作品并不具备书法价值。所谓“价值”不过是“围猎者”开出的价码而已,用来交换的是他手中的权力。打着书法家的幌子大肆敛财的赵长青,接受审查调查时向办案人员承认:“我就不是一个书法家。”

艺术不是权力寻租的安全门。权力寻租无论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也都是腐败。

赵长青是中国书协首个落马的驻会副主席,其在长达13年的任职期间,利用担任中国书协领导职务的便利,为他人在获批会员、当选理事等方面谋取利益,借书法艺术之名大肆敛财,对整个行业的政治生态造成了破坏和污染,教训十分深刻。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统一协调指挥下,驻中宣部纪检监察组和山东省监委联合审查调查,严肃查处本案,充分体现了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借艺术之名行贪腐之实——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原副主席赵长青案剖析(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