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观察丨贯通协同凝聚监督合力(2)

发布时间:2021-09-02 16:3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观察丨贯通协同凝聚监督合力(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推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向纵深发展,必须亮出问责利剑、唤醒责任担当。我们与32个调查总队纪检组长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强调...

推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向纵深发展,必须亮出问责利剑、唤醒责任担当。“我们与32个调查总队纪检组长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强调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作为强化政治监督的主要内容,要求总队党组纪检组督促各级调查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发挥调查、惩治的震慑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与地方统计机构在数据生产等环节的相互制约机制,及时发现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发挥国家调查队的‘探头’和‘哨兵’作用,将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首轮9个被督察地区已完成对278名人员的问责追责。其中,厅局级13人,县处级94人,乡科级及以下162人,企事业单位人员9人,共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7人,组织处理181人。

推动统计监督和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统筹衔接,凝聚监督合力

随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各领域各环节监督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种监督都会对其他监督产生重要影响,也都需要其他监督协同配合,必须上下统筹、联动推进。

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体系。北京、内蒙古、江苏、安徽、广西、重庆、甘肃、宁夏等地已建立相关责任制和问责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规定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进一步明确本系统、本领域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制和问责制,部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体系逐步建立。被督察地区各级统计机构均建立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制。

统计督察整改期间,被督察地区、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开展督导检查,推动《意见》《办法》落实落地。前两轮被督察地区均将统计法纳入省级党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山西、广西、云南制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四川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履职尽责清单,作为考核评价、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审计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审计监督在宏观层面实现对国家资金的保障和权力的制约。”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雪认为:“当前国家审计已由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发展为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民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多种审计业务并重的格局,审计监督范围延伸到了民生、环境、社会发展等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增强了监督体系整体的权威性。”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透露,2020年全国审计机关深入揭示重大违纪违法、扰乱经济秩序及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小官巨贪”等问题,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等移送问题线索近4000件,涉及4000多人。全国共审计1.8万名领导干部,查出负有直接责任问题金额700多亿元。

审计署主要负责人表示,“只有对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相关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全面覆盖,才能体现审计无禁区,形成一种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让权力始终对法律和监督怀有敬畏之心,让不法分子摒弃侥幸心理和‘过关’思想。”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推动巡视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统筹衔接,与组织、政法、审计、财会、统计、群众等监督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作用,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切实提升监督效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观察丨贯通协同凝聚监督合力(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