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亚军表示,2012年“7·21”是由于东移冷涡的影响,过程特点是“降水量大而急”;2016年的“7·20”是黄淮气旋所致,过程特点“降水平缓,时间长”,而这次降水过程不是单一稳定的降水,过程初期对流活动强,中期平缓,后期有所加强。
与往年相比时间上是不是提前了?
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熊亚军表示,北京6月21日-24日出现强降雨,并不能说和往年相比提前了,北京6、7月出现暴雨比较常见。
根据北京地区2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数据显示,6月下旬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均超过50毫米,北部地区(密云、怀柔等站)为暴雨量级,城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南部地区(大兴、房山、霞云岭)以及西部的门头沟为大暴雨量级,东部地区的通州站超过了250毫米(281.4毫米,1998年6月30日),达到特大暴雨量级。
降雨量和时长是否还有可能改变?
从总体来看,降雨持续时间和量级和此前预报相同,但针对局地强对流活动,预报员将通过临近预报进行滚动更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冷涡暴雨一般分散性强,难预报。“冷涡系统直径大概在500公里以上,降水天气在面上分布较广,但影响暴雨出现的低涡尺度比较小,直径大约在200公里以内。”孙军解释说,尽管华北一大片都可能会有降水,但有可能北京大、天津就比较小,甚至北京各区相差都很大,局地性比较突出。(记者 董鑫)
『查看评论』
关键字: 冷涡 降水特点 特大暴雨 首席预报员 狂风 降水量 降水时段 黄色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 雷达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