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但是很真实,生活很有厚度,回味起来还很留恋。”在杨劲松看来,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和以前比,最大的差异是物质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孩子们很少有节俭、早日自立的意识。
“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毕业了要马上自立,不再花家里的钱。除了基本生活费,很少能得到额外的钱用于娱乐等方面消费,每次放假回家都要买硬座车票,全程需要30小时。”杨劲松说,那种吃苦的锻炼特别有益。
1998年入学
——联络工具是BP机
1998年,李敏(化名)进入浙江某高校工商行政专业学习。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李敏当时的大学生活已经宽裕了不少,她记忆中,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在八九百元,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吃饭、穿衣上,消遣娱乐的项目很有限。
“我们当时就带着自己的生活用品去学校报到了,别的什么都没有。”李敏回忆,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也没有什么电子设备,自己上大学以后买了一个BP机当作联络工具。而当时学英语也是听卡带,能有一个复读机或者Walkman就很不错。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脑还没有在高校普及,学校里不流行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李敏说,自己那个时候比较专注学业,不太出去玩,大多数时间还是用在学习上。
“当时父母给的生活费里,我要想办法节省出一些用来买学习材料,还有用作一些考试的费用。”她回忆称,大学时代同学们的生活费基本都是依靠家里提供,很少有人打工做兼职挣钱,机会少,大家也没那个意识。
在李敏看来,当年学校里的攀比风气也并不是很明显,同学们没有一窝蜂去追求某个东西,生活很简单。
2003年入学
——每天10元钱可以在食堂吃得很好
2003年,李虹含进入郑州大学学习。回忆起十几年前上大学的情景,他告诉记者,当时周围很多同学还是比较清贫的。
...
...
...
...
国际,天府龙泉驿,龙泉驿新闻网,成都龙泉驿区门户网站,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汽车城门户网,成都龙泉官网,成都龙泉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