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雪莲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分布于海拔4000至5000米的高山地带。杨永平介绍,应对寒冷,雪莲有奇招:全株密被白色长绒毛,仿佛穿着雪白的毛大衣。
可别小看了这件不起眼的“外套”,它保护着娇嫩的雪莲不受霜冻之害,又可“锁水”——减少因蒸腾作用导致的水分丧失,同时还能“防晒”——反射高原上强烈的太阳辐射,可谓一件多功能的“战袍”。
紫花针茅
卷叶成针,保水防身
青藏高原冬夏两季降水相对丰沛,但夜晚的霜冻常使得这里的植物产生生理性缺水。在阿里地区,很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如何有效抗旱保水,成为植物能否适应环境的关键所在。
紫花针茅属于寒旱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拔4500至4800米的阿里中部、藏北草原等区域。杨永平说,紫花针茅的叶片向内卷成针状,使得日照和水分蒸发的面积最小化。
此外,针状叶子还能起到保护作用。当紫花针茅的种子成熟后,叶子的针芒就会变得非常尖锐,很容易刺伤动物皮肤。不少食草动物见了它无从下口,只能“望草兴叹”。
塔黄
“你为我传粉,我为你育儿”
为吸引昆虫造访并传粉,一些植物提供花蜜等作为“回报”和“奖励”。而高山植物塔黄,会为前来传粉的昆虫提供产床和食物。
高原环境恶劣,传粉昆虫种类少且活动能力弱,生长在这里的植物普遍存在传粉限制。然而,塔黄在自然条件下的坐果率高达98%。
它是如何做到的?杨永平介绍,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塔黄在开花时被一种双翅目眼蕈蚊频繁访问。这种昆虫的雌、雄虫首先在塔黄花朵苞片外交配,之后雌虫进入苞片内,在花间爬行并将卵产入花的子房内。子房内的卵在种子即将成熟时开始孵化为幼虫,并以成熟的塔黄种子为食,完成幼虫发育,之后爬出果实钻入土壤化成蛹越冬,第二年夏天羽化为成虫,开始下一个世代。
尽管这种蕈蚊的幼虫会消耗一部分种子,但蕈蚊在访花时通过传粉能给塔黄带来约50%的净繁殖收益。看来,塔黄的“牺牲”是值得的。
蕨麻
克隆霸占地盘,结籽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