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三减三增”
推进中心城区在减居住人口、减开发强度、减非核心功能的同时,着力增文化功能、增旅游业态、增开敞空间,将“中优”区域从以居住、商业和行政为主要功能的传统中心城区,逐步转化为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兴业态为载体、文商旅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
从人们传统认识上的“二圈层”到中心城区,龙泉驿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本报关于“中优”的思想大讨论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着力优功能、优产业、优形态、优空间、优方式“五优”,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引领和示范,市民对未来的龙泉驿充满期待,并纷纷对龙泉驿如何抢抓“中优”机遇,特别是借此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出建议和意见。
“中优”,我们缺什么功能?
“龙泉驿对‘中优’的发展担当偏弱。”这是我区在多次召开的关于“中优”讨论、城市分区规划讨论时,一些专家对龙泉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专家看来,目前龙泉驿城市服务功能偏弱,未能对过度集聚的中心功能形成有效分担,具体表现为:产业层次不高、公共服务品质偏低、外围产业园区生产、生活配套不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龙泉驿对于“中优”功能的承载与分担。龙泉驿在各区县中工业比重最高、三产业比重较低、服务业规模小、居民消费类服务业增速慢于成都平均水平等问题,都是龙泉驿在“中优”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优",我们补哪些功能?
推进“三降” 提升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