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归圆明园的流散文物,如今都收藏于何处、通过什么平台进行展览展示?陈辉告诉记者,目前圆明园建有两处库房,其中一处为精品文物库房,明年计划按照首博标准来进行改造,打造为集文物修复、文物拍摄、文物鉴赏和珍品文物收藏于一体的文物库房;另一处库房则专门存放砖石类等大型文物。而游客在园中可以看到的流散文物,除了南北两处“文物长城”外,还有专门的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
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正在酝酿“升级”和“搬家”。记者获悉,为了更好保护和展示流散文物,圆明园计划选择更合适的天心水面广场进行保护性展示,流散文物搬迁和展示方案最近刚确定,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我们在流散文物展区有80多件文物,都是自上世纪80、90年代起陆续收回的,有个人捐赠,也有单位捐赠。”陈辉说。比如有从北大最早回归的“柳浪闻莺”坊楣、流杯亭基座,也有从市民个人手中回归的大水法石鱼、西洋石构件,其中不乏文物级别高的精美艺术品。
陈辉说,文物的搬运需要十分慎重,新展览区的设计方案也值得推敲——如何摆放更艺术、更能凸显文物价值,这些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论证。比如,“柳浪闻莺”坊楣作为二级文物,文物价值较高,拟摆放在显著位置,好让更多游客能关注到、欣赏到文物的魅力。“我们计划为每一件流散文物都制作保护罩,根据体量大小‘量体裁衣’,以保护石刻不受自然侵蚀和人为刻画。”陈辉说。同时还将设计具有美感的展览空间,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并会向游客提供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解说。据悉,今年内,圆明园游客就有望能参观全新的流散文物展区。(本版文并摄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查看评论』
关键字: 流杯亭 文物价值 万方安和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