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次白天暴雨刮大风,我家房顶上的瓦都被吹飞了,婆婆躲在一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屋顶变得光秃秃的。那时候我就在想,家里被风吹成这个样子,哪年才能把屋子改造得了噢。”谈起那段经历,胡义平跟她婆婆都还心有余悸。
2016年12月底,胡义平一家六口第一个搬进了泸州市叙永县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3幢清一色的青瓦红梁、川南特色仿古民居,堪比联排别墅。“说实话,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能搬迁进安置点)。”如今他们的房子四室两厅,统一建设,再也不用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搬迁后
还能到附近的工厂就近就业
如今这个紧邻高速出入口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不仅配套完善,周边园区内的企业,还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胡义平说,丈夫张小蓉是家里的独子,大她五岁,“但他患有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太重的活,平时就在当地打点零工。”他们俩都是初中文化,搬到安置点以后,张小蓉已经在即将投产的纸浆厂报了名,到时他会去厂里开叉车。“从我们家到竹浆厂,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而胡义平则在家里自主创业,经营了一个小卖部,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我家公公去世得早,现在婆婆跟着我们一起住。我家有三个小孩,大女儿今年刚上初中,二女儿在读五年级,小儿子刚读幼儿园小班。”胡义平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婆婆在搬进安置点之前,有次背猪草摔了一跤,现在都没好彻底。吃饭、穿衣、洗脸等都需要有人帮忙。”如今搬到安置点都快一年了,平常除了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外,还要经营新开的小卖部。胡义平称住得还习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干净得多”。
新机制
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