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北京,和谐宜居的生活崭露头角(4)

发布时间:2017-11-01 13:53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北京,和谐宜居的生活崭露头角(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根源二:交通拥堵。2014年北京市机动车已达到了561万辆。中心城区交通日出行总量达到了4454万人次,早晚高峰路网平均时速25.8公里,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

  根源二:交通拥堵。2014年北京市机动车已达到了561万辆。中心城区交通日出行总量达到了4454万人次,早晚高峰路网平均时速25.8公里,工作日拥堵持续时间接近2小时,人均通勤时间居全国首位。全市71%的产业活动和71.8%的从业人员集中在城六区。

  根源三:从资源能源看,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状况决定无法承载过多功能和产业。2014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降至2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0立方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北京市约70%的电、40%的成品油、98%的煤炭、100%的石油和天然气均需外部供应。

  根源四:从环境看,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远未达到国家新标准,PM2.5污染治理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北京患上了“大城市病”,居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治理“大城市病”,注定要背水一战。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过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治理“大城市病”的良方。今天的北京市民,几乎是全民参与这场战役,越来越多的市民,适应、支持、享受治理“大城市病”带来的生活的改变。

  今年年初,北京掀起了全市范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确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许多居民的生活,在城市的“瘦身”行动中发生了改变。延续了多年的违建被彻底拆除;直管公房不能违规转租转借了;嘈杂的胡同清静下来……城市做“减法”,居民的生活也从喧闹、局促变得安静、舒坦。

北京,和谐宜居的生活崭露头角(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