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来,智能健身房应该是让用户在更舒适的环境下愉悦地运动,“比如个性化自动适配的音乐、灯光、温湿度以及更低的价格门槛。”
实际上,智能化应用对健身行业效率的提高与成本的削减是可以预见的。据王锋介绍,光猪圈健身房单店智能化物料投入约5万-10万,节约了包括客服、会籍、销售等接近2/3的人力成本。智能化服务及月卡制的推行,使光猪圈健身房平均每月新销售的会员卡数量达到250多张,而传统健身房仅为80多张。
至于教练方面,则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对于小白用户来说,他们不需要每小时300-400元的专业教练,‘陪我练’比‘教我练’更加重要”,黄晓蕾表示。而对那些经常健身的“老司机”来说,智能教练的边际效用显然已微乎其微。
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认为,“健身领域用户的需求还没有完全被满足,共享健身舱等新兴的健身形态,是对已有健身模式的重要补充,它更贴近消费者,价格更便宜,对大家来说门槛更低。”
新兴健身房以智能化软硬件设备为“武器”,以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为核心,实现健身房的升级改造。
健身服务业正向智能化、小型化发展,但就健身房目前的智能化发展水平来看,智能健身还很初级,用户还只是抱着尝鲜的心态使用,智能化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健身提供便利,还有待检验。
“预计到2020年,智能健身房市占率会超过传统健身房,占38%左右。未来三年,大部分健身房一定会趋于智能或半智能。”王峰说。
■ 分析
尚难撼动专业私教地位
教练,是传统健身模式下重要的角色与环节,而很多智能健身房的赢利点,其实就建立在“消灭”教练上。
但新模式下的健身房,能否撼动教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