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6日,河南省西峡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作出的调查诊断书表明,林诗涵所患疾病的临床诊断为“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损害程度分级为二级乙等。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国疾控中心官员曾称,疫苗不良反应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在日本,这种低概率、高痛苦的事,被比作“恶魔抽签”。
按照医生的话讲,“中签”的林诗涵终身都要依靠药物维持。
为了女儿的病,这个家庭早已习惯“流浪”。这些年,他们从县医院跑到了省医院,也几乎跑遍了北京和上海。每个月,林诗涵最少要化验两次肝功能和两次肾功能,在医院复诊、取药、拿号几乎成了爸爸林金仓每天要做的事儿。
他们搬过两次家。最开始来到北京,一家人就挤在儿童医院对面4平方米的宾馆房间里“凑合”;后来,为了长期的复诊不得不暂时定居,每月的房租加水电费一共3000元。
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是药:治结核的、管免疫的、专门护肝的,堆满了家里的三层角柜。治软组织损害的一个月要吃掉3盒,一盒就是4000元,为了治疗已经砸进了100万元。正常的情况下,她每天要吃十几种药,碰上感冒或者其他病痛数字还得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