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社区,法律服务开展得如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如何?社区居民有没有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小区里的应急设施设备齐全吗……
9月25日至27日,我区2017年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员”观察活动如期举行,由市民观察员、随访律师、随访记者组成的3支小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分别就法治宣传、城市交通管理、校园环境等领域进行暗访巡查,查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视角
用老百姓的视角看问题反映大家的切实需求
9月26日上午9点,市民观察员来到崇德社区法治广场,广场的法治文化建设令观察员们啧啧称赞。“这里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健身器材旁边的法治文化墙内容也很丰富。”市民观察员张先生表示,法治文化广场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恐怕还得市民来说话,在观察过程中,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是观察员们评分的重要依据。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正好在公园里玩耍,观察员便上前轻声询问社区是否发放了律师法律服务卡以及更喜欢那种形式的法治宣传等一系列问题。
“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与法治文化知识相结合,形成了法治文明风景线,用群众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宣传,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广场散步的市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一位观察员表示,建议列举一些贴近老百姓的真实案例,这方面能让社区法治广场做得更加全面。
9月27日下午1点,市民观察员来到龙泉街道龙平路地铁站A出口,发现停放在路边的电动三轮车和网约车排成队,有的电动三轮车甚至将车辆直接开到地铁出入口。“龙平路是龙泉至西河、成都市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每天车流量十分巨大,且临近怡和新城新市民集中居住区,过往人流也繁多。”市民观察员发现,不仅仅是A出入口,其他三个地铁出入口,其路边也停放大量的电动三轮车及网约车在此候客,不仅堵塞了交通秩序,也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市民为此怨声载道,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地铁站沿线车辆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
昨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经对该区域进行了整改。
在今年“市民观察员”的活动中,观察的重点继续紧紧围绕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法治热点现场、热点部位和重要的环节,着力发现社会上不尊法、不守法、不用法、不依法办事甚至故意违法的现象,也包括执法主体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范围
观察范围再扩大13个重点领域不放过
社区、交通要道、学校、菜市场……几天来,市民观察员兵分三路选择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详实地了解情况,并记录在“市民观察员现场察看情况登记表”。“市民观察员活动不仅仅是用来挑毛病、找问题,更多的是让市民充分参与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来。利用身边的案例开展以案说法,学法用法效果更加直观,普法教育意义更加明显。”市民观察员王女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此次市民观察员的观察范围包括我区的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食品卫生、社会安全、校园环境、工商税务、经济领域、环保领域、信息公开、严格执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机关表率13个方面。在这13个方面中,市民观察员将丰富每一个方面的观察点位,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观察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会提前选择好点位,单在交通管理方面,就能想到机动车超载、超限行驶、公交车不按规定停靠等。”市民观察员告诉记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我们会观察是否占道经营、乱设广告招牌、违法建设、违法进行住宅商用等。”记者发现,市民观察员需要探访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不会提前“打招呼”,所以观察的内容都是观察员自行了解,没有工作人员来“介绍情况”,内容更真实、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市民观察员”小分队暗访调研的地区和点位事前不得而知,而是要到出发前才公布,观察员们会将观察情况汇总整理成专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察报告。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让市民观察员加入到普法依法治理中来,不仅体现出了我区依法治区工作的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智慧的方式值得肯定,依法治区的工作,不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更是这座城市每个人都应该投入的工作,全民参与法治建设才更有力量,因为我们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实现以依法治理的实际成效提高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满意度。
『查看评论』
...
在基层社区,法律服务开展得如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如何?社区居民有没有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小区里的应急设施设备齐全吗 9月25日至27日,我区2017年普法依法治理市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