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名单,四川仅有的两个入选项目中,其中之一就是位于我区的洛带古镇文化艺术创客基地。从废弃粮仓到“艺术粮仓”,已吸引上百名创客和艺术家入驻的洛带创客基地,“文艺范儿”十足。洛带又添一块“国字号”招牌的背后,正是其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天府文化的缩影。
从水龙节到市民艺术节,从入选四川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到获评全国特色小镇,从刚刚开馆的“九龙门”艺苑到即将亮相的同创艺术中心……今年来,洛带不断地刷着“存在感”,其文化魅力也在一次次彰显。文化、文创、文艺,共同塑造出洛带古老而崭新的面貌。
文化融入古镇血脉
周末到洛带古镇文轩广场哲学故事酒馆,听甑子场客家文化讲坛,已成为市民刘成林今年来养成的一个文化习惯。自从7月洛带镇开设该文化讲坛以来,他已先后到场聆听过蒋蓝、凸凹、周啸天等多位川内文化名家的现场讲座,从中了解了不少与传统文化和本地民俗历史有关的知识。
通过邀请文化名家到现场讲座,洛带镇不仅深入挖掘客家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保护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更促使广大游客“走进洛带”、“倾听洛带”、“感受洛带”、“爱上洛带”、“传扬洛带”。这是洛带镇活用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普及和传承的一项创新举措。
依托于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文化涵养古镇,让古镇彰显文化,洛带镇作出了诸多努力。今年,四川省散文学会创作基地落户洛带,“巴蜀客家老堂会”入驻洛带,传统的客家擂茶从广东五华来到洛带,还有多个客家文化挖掘、开发、展示、表演、活动、名人引进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文化正在古镇焕发新的光彩。
文创塑造古镇新姿
开展西部客家文献中心建设、客家美食故事挖掘、客家诗文书画整理等工作;选取10户商家进行文创化提升示范试点;对文创企业从6个方面予以补贴;设立镇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今年,洛带镇推出了文化文创工作“六大工程”,出台多项政策,深化对文创产业的扶持和鼓励,该镇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不仅拿出了决心,更落实在了行动上。
随着天府文化在我区特别是洛带古镇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创已经成为推动洛带古镇转型升级的“主引擎”。近年来,文轩“轩客会”、泥邦陶瓷艺术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创项目落户洛带,洛带古镇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今年8月,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在洛带成功举行,东道主洛带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文创魅力。
随着文创集聚能力的上升,洛带也成为了一批文化“蓉漂”的聚集地,其中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也不乏外国友人。来到洛带一年多,“马克餐吧”的主人法国小伙马克说,“这里就是我想要留下来的地方。”
文艺赋予古镇风情
“聚清音雅韵洛带增辉,揽翰墨雅艺九龙献宝”,近日,洛带古镇“九龙门”艺苑正式开馆,木偶长绸舞、川剧变脸、四川金钱板等一系列“非遗”精品节目登台演出,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文艺演出令观众拍手叫好。有人说,这里汇集了众多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到清音、竹琴、金钱板、木偶戏、客家民谣等曲艺项目,就像一个“非遗”综合体。
不止传统曲艺,今年在洛带上演的文艺精品演出已不胜枚举。从星光大道成都赛区选拔活动,到一年一度的龙泉驿区市民艺术节开幕式,五凤楼前,万年台上,上演的精彩、闪烁的灯光、响起的掌声接连不断。川剧、舞台剧、歌舞等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每周都有,让洛带成为一个文艺“大观园”,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享受着文艺惠民带来的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些传统演出还走上了街头。木偶戏在中街戏台免费演出,古街民俗巡游让镇上更加闹热,水龙节系列活动清凉了整个夏天,文艺,让古镇更添风情。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