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14时许,“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中新社发 中国气象局供图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中国“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8日下午成功传回地面。通过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发回的画面,雷州半岛一带地貌栩栩如生,附近海域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据风云三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介绍,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是“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核心仪器之一,升级改进后可以媲美美国最新发射的联合极轨气象卫星JPSS的成像仪器。
“这台仪器是世界上首台能够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区资料的成像仪器,可以每日无缝隙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图像,并具备对云、气溶胶、水汽、陆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能力。”杨忠东说。
据了解,“风云三号”D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业务星,于11月15日成功发射。此后,该星地面应用系统各技术分系统和地面站功能状态正常,并于12月8日14时07分正式开机。
除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之外,卫星还有9台“各具神通”的遥感仪器,将分别为中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空间基础设施安全、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等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此次负责执行“风云三号”D星数据接收和传输任务的国内外5个地面站接收设备状态全部正常。值得注意的是,“风云三号”D星是国内首颗利用南极卫星数据接收站接收数据的对地遥感卫星。90%的全球观测数据都能从观测之时算起80分钟内传回国内,星地数据传输速率增加了30%,计算能力增加了17.5倍,数据存储能力增加了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