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四兄妹先后考上大学,但残疾的父亲、患病的母亲和困难的家庭,却仅能供一人顺利完成学业,其他三兄妹的大学梦如何继续?困难之际,我区“阳光圆梦工程”伸出了援助之手,慈善爱心帮扶,让求学之路延续。母亲曾德蓉感慨,“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多亏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
曾德蓉一家是茶店镇民主村9组人,现居住在西河镇银杏苑。今年44岁的曾德蓉患有腰椎间盘膨出,长期在家休息,丈夫郭挨存今年60岁,因为手上有残疾,除了种植水果,只能打一些零工维持一家人生计。两人一共育有四个子女,属于低保边缘家庭。
尽管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但几兄妹却很争气,先后考入大学,一家人都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却是不小的难题。“除了打零工,我们就主要靠种枇杷和桃子为生,卖水果一年有一万多元收入,但除去肥料的成本,剩下的也不多了。要供几个娃娃读书,确实很困难。”曾德蓉说,仅仅是娃娃们每年的学杂费用,都要上万元。“不想让他们像我们一样苦累,就算贷款,也要供他们读书。”为了改变子女的命运,夫妻两人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不能让子女辍学。
了解到曾德荣一家的情况后,村干部为他们申请了我区“阳光圆梦工程”的帮助。阳光系列帮困助学工程,是我区慈善救助重要工作之一,“阳光圆梦工程”旨在对考上大学的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学子和民政认定的孤儿学生等实施救助。通过慈善救助,曾德蓉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每年都能享受数千元的资助。“今年,儿子申请了阳光圆梦助学金2520元,两个女儿分别申请到助学金2600元、3600元,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曾德蓉说,现在,大儿子已经大四,即将毕业,到时参加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一定会逐步改善。(本报记者何益慷彭体)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