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渣土运输车辆7835辆并从严控制运输证办理,黄标车存量降至2476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148家;科技治霾加速推进,安装汽油车尾气净化装置1500余支,加紧研发污染物精准溯源系统。
重拳治水
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
围绕建设“活水成都、水润天府”,我市制定《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成都治水十条”,实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制定实施“一河一策”工作方案,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共治,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完成绕城高速内53段黑臭水体治理,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万吨/日——这是重拳治水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1-11月,岷江、沱江成都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67.3%。岷江内江黄龙溪出境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5.6%、21.6%,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岷江外江岳店子出境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1.3%,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沱江宏缘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4.4%、21.4%,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中心城区、各区(市)县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8.2%。
科学治堵
全国拥堵指数排名较一季度降低9位
完善“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到2035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比例达85%——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了绿色交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