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递上了个人简历。”12月18日,意外错过前几轮面试的天津大学博士生、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学生史璠一路追到“‘蓉漂’人才荟——走进杭州”系列活动现场,向龙泉驿区负责人递上了个人简历。
在成都市委组织部主办的“‘蓉漂’人才荟”——走进名校全国行系列活动中,龙泉驿区共收到2495名“双一流”大学学生递交的简历,居全市前列。
这个户籍人口不足百万人的西部区县,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坚持高端引领、精准聚才,创新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模式,走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的人才发展路子,人才总量已突破34万人。
紧扣产业链招揽人才
“原来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人才工作没有形成一条闭合的‘引育管用’链条,造成人才红利释放不明显。”负责龙泉驿区人才工作的晏凌介绍,曾经一度龙泉驿区人才政策系统性、配套性、联动性与产业转型升级匹配不够,特别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的政策吸引力不够,导致人才归属感差、人才流失严重。
针对这一现状,该区相继出台《龙泉驿英才计划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龙泉驿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专家人才实施办法》等政策,从引才聚才、管理服务、创新创业平台、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
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静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企业招才是单枪匹马,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现在政府牵线搭台,招聘宣传效果成倍放大,很容易招到急需人才。”
据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该区人才总量约占成都市人才总量10%,且年均增速超过11%,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明显增强,全区汽车产业人才占比已达22.07%,重点优势产业人才比例达42.59%。
通过不断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壁垒,向市场放权、为人才松绑,龙泉驿区正形成一条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无缝衔接”的融合发展模式,创造了一个个“龙泉奇迹”“龙泉速度”。2017年前三季度,该区GDP已逼近千亿元大关,连续4年雄踞四川省“十强县”首位,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67家、上市公司57家。
让每一位人才都有出彩机会
“在这里干事创业很满足。”吕济明是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今年3月在龙泉驿注册成立了成都华远科技有限公司,“龙泉驿拥有发达的汽车制造业和高端装备业,加之良好的创业政策和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智能汽车检测细分市场的领队。”
当前,各地人才竞争已经白热化。龙泉驿区瞄准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的“痛点”“难点”,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蹚出了一条与国际接轨的“引才、聚才、用才、爱才”的人才发展之路。
首先突破“筑巢引凤”的惯性思维,率先将引才端口前移,主动与清华、北大、浙大、同济、吉大5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已形成了集“人才引进培养、奖学金设置、学生挂职锻炼、校地协同创新创业、产学研全面合作”五位一体的多元合作平台。
不仅如此,龙泉驿还推出人才广厦计划、青年人才落户就业政策,设立“龙泉驿卓越人才奖”和“龙泉驿英才伯乐奖”等一揽子大礼包;建立区领导与龙头企业高端人才之间的“1+ 1”结对联系制度;建成可拎包入住的“职工之家”“人才公寓”共计127万平方米。
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区计划到2020年,力争引进100名博士、1000名硕士、10000名学士,聚集1000名创新领军人才、100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000名主导产业人才,深入实施“创客、匠客、智客、优客”行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记者 张明海
『查看评论』
关键字: 聚才 领军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