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龙泉山的廊道选择上,将从龙泉驿、天府新区、淮州新城、龙泉湖、三岔湖、空港新城等选取7处重要开敞空间,从城厢镇、洛带镇、五凤溪选取3处历史景观点进行梳理。
成都商报记者从效果图上看到,经过廊道梳理后,成都在市区更多范围内不仅可以望见西边的九顶山、幺妹峰,东边的龙泉山脉也尽收眼前,形成独特的视觉魅力。
千年之变
从“两山夹一城” 到“一山连两翼”
成都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是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以单中心聚集的发展方式进行拓展,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和世界上其他许多特大城市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
那么,如何破解“大城市病”呢?市规划局介绍,本次总规提出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多层次网络化空间结构。一心,即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即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三轴,分别是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多中心,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28个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
“目前成都正处于超大城市形成期。”对于这一空间结构,市规划局解读,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每年净增加50万人口,人口增速已达3%以上,预计增长势头还将持续5-10年,按照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增速超3%的人口高速增长时期正是特大城市进行空间结构调整的窗口期,太早条件不成熟,太晚有可能积重难返,调整代价过高。
因此,本次总规着眼于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抓住简阳代管和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机遇,在龙泉山以东规划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形成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洲新城各具特色的三个城市组团,来承接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转移和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的增量,“推动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权威解读
为什么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
我市空间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丹景山观景平台雏形初现,东进区域的三岔湖、空港新城、天府国际机场等尽收眼底。 本报记者 吕甲 摄 观景台上,太阳神鸟展翅欲飞 初秋的龙泉山层峦叠嶂,山林间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