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网站“薄利多销”,中间商网站赚取差价,下游网站精准出击。黑色产业链各个环节“皆大欢喜”,用户则成为买单者和受害者。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全网网站进行检测,鉴别哪些网站植入了窃取公民信息的脚本或者黑客工具,通过溯源摸清产业链的规模和上下级关系,并把这些情况提供给警方。”百度安全实验室X—Team负责人黄正说。据百度安全团队统计,有4万多家网站存在此类行为,非法获取超过5000条手机号信息的服务平台有27家。若不采取措施,预计每天有500万人次点击中招。
外贼内鬼造成信息裸奔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8亿。而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就高达915亿元。
一些黑客利用运营商或网站平台的漏洞,采用技术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去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徐玉玉案”中,黑客杜某非法入侵山东省高考信息平台,窃取64万余条考生信息;购买这些信息的徐某以发放助学金为名义拨打诈骗电话,造成了徐玉玉离世的悲剧。
也有内鬼作怪,把正常途径获取的公民信息转手卖给他人。今年6月,浙江宁波警方破获一起案件,“上游卖家”程某出售多年从事通信、房产等行业积累的个人信息,涉及公民信息1.2亿条之多。
今年2月,有媒体曝光称,只要报上手机号,就能从信息贩子手中获取大量公民信息,包括精确到秒的打车记录、来电去电号码记录和通话时长的手机通话记录、误差在50米以内的实时定位信息等。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刘文杰说:“手机号本身包含的信息有限,但如果和其他公民信息组合起来,比如姓名、身份等,能大大提高精准营销或者电信诈骗的成功概率。”泄露或者非法传播包括手机号在内的个人信息,除了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还可能导致公民的财产权和其他人身权利受到侵害。
标本兼治打击黑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