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天府绿道体系正加快建设 本报资料图片
成都市新一轮总规提出,保护市域内“山、水、田、林”自然生态本底;构建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重塑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建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通道连续、生物多样、功能丰富的五级绿化体系;同时全域增绿,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胜景。
我市规划部门从大处落笔,着眼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增强城市能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与国家战略、城市目标、资源禀赋、环境条件、人口布局、产业形态相适应的差异化空间功能布局。同时从细处入手,高标准规划天府绿道,以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形成分布合理、环境优美、有机连接、融入共享的绿色开敞空间。
总体工作
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目前主要集中在龙泉山西侧的单核集聚发展模式引起了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承载力不足等大城市病,为了破解城市发展瓶颈,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东进”战略规划在龙泉山东侧开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 将目前“两山夹一城”的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为“一山连两翼”,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高标准建设为城市绿心,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中优”战略通过“三降两提”改善中心城区过度集聚现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开敞共享空间;“西控”战略以控促优,通过控制生态保护红线、控制建设规模、控制准入产业等措施,提升西部生态功能,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能级,打牢城市生态本底、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筑牢市域生态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