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大院“出事儿”之后,雪乡景区里家庭旅馆的经营者大多对这个同行持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1月3日,风波刚刚发酵时,网上议论纷纷,但雪乡当地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而一天之后,这场风波的影响就开始真正显现。在景区开了13年家庭旅馆的樊兆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1月4日早上起,陆陆续续有原本已经订好房间的游客在网上申请退房。樊兆义意识到,赵家大院这颗“外面的老鼠屎”坏了整个雪乡的“汤”。
从林场到雪乡
樊兆义很担心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
樊兆义原本是双峰林场的伐木工,2004年他响应林场号召,投资1万多元,将家里的几间房子改造成了家庭旅馆,搞起了农家乐。樊兆义说,他是复员转业后被分配到双峰林场的,对林场感情很深。当年林场急于找到伐木以外的“生路”,自己和几个同事就硬着头皮干起了旅游。
开始的几年,生意算不上好,“一年就1000多人来,主要是摄影师、驴友之类的,每家分一分,可能每年就接待几十位游客。”2013年左右,因为一档综艺节目,雪乡突然火遍大江南北,无数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就为在雪乡的木屋前拍一张唯美的照片。这一年雪乡接待了18万游客,第二年又激增至30万。
或许对国内其他景点来说,一年几十万的游客量并不突出,但考虑到雪乡全村就100多户人,每年旅游旺季就冬季两三个月,这其实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樊兆义今年已经60岁了,还在坚持做家庭旅馆的生意。他介绍说,这些年,雪乡的家庭旅馆发生了不少变化。一开始都是村民自家的旧房子改造的,房间没有厕所,游客来了也只能去村里的旱厕,“好多城里人都不习惯,冻屁股”。后来村里加了土锅炉,现在全村更是实现了集中供暖,旅馆的房间也大多配置了独立卫浴,“和城里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