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清晨,随着空气质量好转,绵阳城区能见度提高,城市上空呈现出了美丽的自然景象。王勇摄(视觉四川)
本报讯(记者 殷鹏)2017年,我省实现了空气质量主要考核指标PM10和PM2.5平均浓度“双降”,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成都、攀枝花、广元、遂宁、内江、南充、广安、达州、巴中、眉山、资阳、阿坝、甘孜、凉山等14个市(州)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是记者从1月5日召开的2018年1月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视频会上获悉的。
“污染减排取得新进展。”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赵乐晨在会上表示,2017年,我省完成4台、240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3万多家,淘汰燃煤锅炉2200余台,对首批100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实施综合整治,推行建筑工地“六必须六不准”和“六个百分之百”,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没有发生大面积秸秆焚烧污染事件,“为近年来最好”。
截至2017年12月底,我省已淘汰黄标车38.7万余辆,占总数的95.6%,基本完成淘汰黄标车任务。
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上,我省不断积累新经验。比如强化科技治霾,邀请71名国内一流专家组建大气环境保护专家顾问团,为重污染天气污染防治把脉问诊;借助卫星、雷达、无人机、遥感监测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快速发现、识别和处置等。“2017年,我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好于往年。”赵乐晨表示。
在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昝学军看来,虽然我省大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目前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还不到1/3,大部分城市秋冬季PM2.5和PM10污染还很突出,夏季臭氧污染较为严重,成都平原、川南地区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