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六旬大爷独居龙泉山中三年潜心制古琴

发布时间:2018-01-15 12:1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六旬大爷独居龙泉山中三年潜心制古琴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成都新闻,天府龙泉驿,龙泉驿新闻网,成都龙泉驿区门户网站,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汽车城门户网,成都龙泉官网,成都龙...
发布日期: 2018-01-15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六旬大爷独居龙泉山中三年潜心制古琴

抚琴,制琴,两厢助益。

六旬大爷独居龙泉山中三年潜心制古琴

山中茅屋改造的制琴工坊。

六旬大爷独居龙泉山中三年潜心制古琴

制琴殊为不易,老杨深有体会。

成都市龙泉驿区石香炉附近的一个小山包上,有着一座茅草小屋,挂着“深山琴苑”的木质门牌。登上几级用乱石堆起的阶梯,就到了这座琴苑的小露台。

“看嘛,这就是我每天在山上做的事情。”1月11日下午,一位老人指着小露台的木桌说道。木桌上,摆着一张制作中的木板,周遭堆满刨子、锯子、卡尺等工具。

老人今年66岁,名叫杨广,从小就喜欢乐器,3年前上山开始制作古琴、练习古琴。目前,他已制作完成6张古琴,还弹得一手敞亮的曲子。

先学琴后制琴

老人独居山中制琴6张

杨师傅与古琴结缘,是从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表演开始的。

“最开始麻烦得很哟,什么也不懂,全部要现学。”他说,一开始,自己先找到教古琴的老师教学,上了大约七八节课后,便开始自己琢磨。

“开始还是先学琴,考了4级,后来才开始制琴。”杨师傅说。2015年前后,经过朋友介绍,他搬到了这座小山上,租住下农民的茅草屋,经改造后开始制作自己的古琴。

制琴的步骤繁复,为了找来老杉木做原材料,杨师傅曾去过崇州、眉山、蒲江、雅安等地寻找好木料。从切割原料、挖腹槽、合板子,到刷漆绷布,再到打磨抛光、上弦等,杨师傅说,制作一把古琴需要花上两三年。到目前,除了制作中报废的五六张琴,他已制成的成品共有6张,赠予他人2张,目前还剩4张。为何这么“高产”?杨师傅说,他的琴都是一批一批制作的。

独居山上,制琴与习琴同步。初次见面,杨师傅便信手抚了一曲《关山月》,琴音清脆,“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

制琴图个乐子

古琴非卖仅自己收藏

六旬大爷独居龙泉山中三年潜心制古琴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