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新华社:善人善行为何在成都龙泉“扎堆”?(8)

发布时间:2018-01-19 12:52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新华社:善人善行为何在成都龙泉“扎堆”?(8)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对自己拾金不昧的举动,27岁的杨显桥言辞恳切,尽管这笔钱而她而言不是个小数目。她说道不是自己的东西,我绝不会占为己有。别人挣钱也不容易,就...

  对自己拾金不昧的举动,27岁的杨显桥言辞恳切,尽管这笔钱而她而言不是个小数目。她说道“不是自己的东西,我绝不会占为己有。别人挣钱也不容易,就应该一分不少还给人家。”

  “敬业奉献”好人——杨元建的故事

  他跟妻子说:“高原上的人很好,高原上的孩子需要老师……”他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到高原支教。2013年8月,他和妻子朱国琴老师一起来到甘孜县二完小支教。他教数学,她教语文。

  本来支教老师只需干一年,但他留到了第三年。2014年上半年,他和妻子朱国琴打算回到龙泉驿区第一小学,但孩子们在教室里哭红了眼,黑板上写满了“老师,求求你留下来吧”,杨元建一下子就心软了。

新华社:善人善行为何在成都龙泉“扎堆”?

  1月18日,龙泉驿区举行的第三届“龙泉好人”颁奖典礼上,敬业奉献的杨元建分享自己的支教故事。(摄影 龚雅丽)

新华社:善人善行为何在成都龙泉“扎堆”?

  2014年9月25日,这天,甘孜县下雪了。高原缺氧,双鬓染雪的杨元建手脚又开裂了。捧着数学教材,站在甘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的讲台上,看着30多双信任的眼神,他想着,再苦再累也得再坚持一年,把这批孩子教到小学毕业。

  在他和爱人去甘孜支教的路上,罹患晚期肺癌的岳父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没有来得及看他老人家最后一眼,成为夫妇俩终生的遗憾。2014年5月,父亲得了脑梗塞住进医院,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他将失去第二位亲人。弟弟跟他说:“你回来父亲的病就会好得更快些。”可是,学校有那么多工作等着他,他怎舍得离开呢?他每天都给父亲打电话,他愧疚地对父亲说:“爸,我只有暑假才能回来看您了!”

  毕业典礼上,他和同学们相拥而泣。老师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史,为他献上了最隆重的礼物———五彩哈达。

新华社:善人善行为何在成都龙泉“扎堆”?(8)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