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来说,平台都有相关义务提醒客户。客户将信息交给平台是出于信任,这种信任不能无限放大,在法律上平台有告知义务让客户去自主选择。因此默认勾选是不合适的,一定要有明确提示。”董毅智说。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已对用户授权和隐私条款作出明确规定。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张威表示,“许多APP更改用户协议,利用大量专业词汇和免责表述‘绕晕’用户,既不合法,也不合规。”
如何自我保护
APP的花式“套路”似乎发展成了行业潜规则,一般人很难避开。董毅智指出:“这是创新和法律规制之间的矛盾。其背后原因主要是违法成本较低,而维权成本较高,举证比较困难,相应的技术和监管规制还不到位。虽然目前已有很大进步,但仍需逐步完善。”
针对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董毅智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用户要有自己的判断力,APP上的协议或提示信息都要仔细阅读,不能直接接受。二是要注意保留证据以便投诉,目前这方面的投诉渠道很通畅,消费者通过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等机构的官方微信、微博或官网投诉中心投诉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