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是城市文明的标尺,是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区落实成都市2017年“厕所革命”工作要求,按照最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于2017年12月第一时间启动新一轮“公厕革命”,截至目前,已完成13座城区公厕和2座街镇公厕的升级改造。
新公厕提高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
“不错,环境很好,没有臭味,设施很人性化。”昨天上午,走出仁和广场公厕,李大爷对改建后的公厕赞不绝口。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以前的老旧公厕,新改建后的公厕配置了第三卫生间,不仅有成人和儿童坐便器,还有婴儿多功能护理台、可折叠的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手、挂衣钩和呼叫器等,相当人性化。
除此以外,新改造的公厕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大上,每间公厕的洗手池都是按照人体结构来设计的,大人、老人和小孩都有适合自己使用的洗手台,而且所有的水龙头和供小孩使用的厕所小便器都是感应的,节能且环保!
据了解,此次公厕改造中,“精细化”处处都有体现。为了尽量减少交叉感染,改造时优先选用了非接触型器具,如自动感应冲水装置、感应式洗手龙头等。厕所入口选择的类似于屏风的隔墙,既能遮挡视线,又能避免接触公共物品传染病菌。
女性厕位少,曾被不少市民诟病,人流量大的区域更加突出。按照新规范,改造后男女厕位的比例在2:3,真正体现了公厕的“星级”标准。
公厕地图定位精确到米打开微信就能找到
除了提升硬件,增加数量,改造后的公厕在管理上也更加细致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