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作家邦妮·韦尔女士在《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一书中说,她在八年里照顾了许多临终的病人,当她问这些人有什么遗憾时,结果发现相同的主题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这五种最常被提起的遗憾依次是:没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真不应该那么拼命地工作,希望我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应该常和朋友们保持联系,真应该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珠珠最早意识到这些是2003年,外婆去世的时候。
儿时,父母外出打工挣钱,珠珠和弟弟就在两边老人家来回住。那是桂林大山里一个叫作白毛村的地方,背靠山,面朝一条河,种着许多大树。珠珠常跟着爷爷去山里采茶,学习用茅草和树皮做鞋,用竹子做筷子。
和外公外婆一起住时则住在夜市边上。那里有不少流浪儿童,在夜市结束时捡垃圾去卖,以此为生。珠珠也曾和他们一起,一个晚上可以卖几块钱。
外公外婆曾希望收养这些孩子,但孩子们却想要没人管的自由,外公外婆便经常给他们吃的,保护他们,也让这些孩子不要去伤害别人。
老人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珠珠,使她在年幼之时懂得,“即使穷也不能忘记照顾别人。”
长大后,念书、考学,一步步走出了大山,去了广州上学,后来进入“中国移动”。
但就在那一年,外婆病重。她一个上班族,没有大段时间回老家照顾外婆。
低头在公司里翻阅文件的时候,正在与外婆的生命擦肩。最终,至亲离世,给她留下了满心的遗憾与空洞。
死亡,也在那之后频繁造访。
外婆去世不久,爷爷也离世,紧接着身边要好的两位同事查出癌症。之后,奶奶也离开人世。
心里惶恐不安,悲伤随时袭来。很多念头也在心头涌动,反复出现。
“一个人花掉所有时间,与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渐行渐远,得到的报偿不过是一点稳定的工资,这样真的值得吗?”
“做个自由职业者多好啊,最起码可以随时回家,去想去的地方,离开人世的时候好歹不留遗憾。”
瑜伽和素食把她带往了世界的许多地方
2007年下半年,在网上看到了考瑜伽师证和冥想师证的消息,已经照着瑜伽书练习瑜伽几年的珠珠,打定主意去学一门技能。
临行前,珠珠像给彼此打气一样对患癌的同事说:“你好好活着啊,等我回来教你练瑜伽。”
一意孤行来到北京,瑜伽师证是10000多块,冥想师证是6800块,搜刮完所有积蓄后还差3000多块,珠珠跟朋友拼凑才把学费交上。
刚开始上瑜伽课和冥想课程,心都无法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