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商年货节日前在南宁举行。图为一名参展商准备将产品给顾客品尝。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春节档”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布局节前最后一波购物狂欢,而消费者今年的春节购物单,也变得更加国际化。有机构发布数据显示,受益于跨境电商的普及,海外商品在传统年货中的占比已达63%。春节消费,“海风”劲吹。人们为何热衷购买“洋年货”?其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消费逻辑和发展趋势?
“洋年货”受追捧
记者进入“天猫国际”电商平台发现,首页5个滚动推荐区,全部都是“洋年货”专场。无独有偶,电商平台京东也在“年货节”中开设“潮礼洋货铺”专页,随手点开里面的一款丹麦进口曲奇饼干详情页面,就显示这款产品的购买评价已超过15万条。
除了天猫和京东,全国各大电商平台也都开启了“洋年货”的跨年大促。比如亚马逊设置了“甄选年货”促销专场、苏宁易购开展了“全球新年High(嗨)购大趴”专题活动。这些活动伴随着满减促销、超值折扣、爆款直降等一系列优惠,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电商平台抢占跨境购物的商机,消费者也在抢购“洋年货”上乐此不疲,从美国的坚果到澳大利亚的海鲜、从新西兰的樱桃到法国的葡萄酒,各色各样的商品被中国消费者放入购物车,以待春节团圆时刻和家人一起分享。
数据显示,受益于跨境电商市场的普及,海外商品在传统年货中的占比已经高达63%。同时,洋年货不再是一线城市消费者“专供商品”,二线城市的洋年货需求量同样呈现激增态势,消费力显著上升,重庆、天津、南京、武汉、杭州成为选购洋年货排名前五的二线城市,比2016年同期洋年货购买增长了27%。
“零关税”促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