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多,身患感冒的仲秀芝坚持不下去了,她准备收拾一下回家。“今天,我送出去50多件货,每送出一件赚1块钱。今天在彻骨的寒风中待了近10个小时,只赚了50多元。”对比下来,甄杰无疑是送件“大户”,他今天送出去约200件货,他准备等剩下的快递被取走。“学生签收快递不规律,我等过最晚的一单是等到晚上9点。”
甄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日送200单只是他的平均水准,他的最高纪录是双11时保持的1000单,“10分钟就有100个学生找我拿快递,而出去爬楼送货一小时大概能送20来件,这么算下来,我赚的算多的了。”虽饱受寒冷,他仍欣喜于收入。
根据规定,在给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些快递员虽然拿着高薪,却很少能享受到针对于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些驻守于寒冬户外的快递员都不知道有低温津贴。
据《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内地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100元。 如今北京有些学校已经安装了快递柜,快递员不必在寒风中等候,但有一些大件物品由于无法存放于快递柜,驻守快递员仍然不可或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学校管理的需要和教学用房相对紧张,目前暂时没有考虑到这批快递员户外工作的需要。对于学校来说,帮他们找一个冬日的暖和之地比较困难。”
晚上9点,辛苦了一天的潘亚北准备起身离开,新的一天,能有人给他们提供一间暖心小屋吗?(记者 赵航)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