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点半,1.5万平方米的卖场内,买花人陆续走尽,花商们正在清扫。许涛和他的妻子张燕却忙着从微型车往下卸货。原来,2小时后以批发为主的花市将更加热闹。
许涛今年35岁,做花卉生意已15年。年头多了,他也摸索出自己的销售理念。非洲菊、百合、康乃馨等品种他都卖过,后来逐渐固定为一种小名叫“影星”的艳粉色玫瑰。他说:“专卖一种,我一眼就能看出好坏,生意才好做。”
目前,斗南的花卉拍卖已成为花卉交易的主力军。许涛有自己的“算盘”。拍卖的花等级越高价格越高,而从熟悉的花农手上进货能控制成本,质量也有保障;相比竞拍花统一的纸包装,用泡沫套包花则方便让顾客看清花苞质量。只不过,这样一来,几千支花的运输、裁剪、包套、分捆占去了白天的时间,而晚上卖花有时会到十一二点。
2017年,斗南花市鲜切花交易额达53.55亿元,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许涛、张燕的花也走向了全国各地。尽管这样,他们仍感慨“这几年生意不好做,种花的和卖花的都比以前多,竞争很激烈。而且市场信息公开,‘实打实’,玩不得假”。他们也怕被专给外地发货、拿了货却拒交尾款甚至人去楼空的买家“跳墙”。近来,他们几次“中招”,损失不小。他们希望市场方能完善管理,加强发货商信息登记工作,减小现金结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