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出身贫穷,没有读书,刘德成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子女们求学时,都毫无保留的支持,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如今,刘德成的子孙后代中有6位都在教师岗位,从事教育工作,他们家因此被誉为“教育世家”。
优良家风:父身体力行,子耳濡目染
在大女儿刘兴玉看来,虽然父亲没读书、不识字,但明理,一直保持着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1962年困难时期,洛带中学停办,需要3名人员留守看校。樊建和说:“岳父把名额让给了他人,选择了去简阳养马镇工作。”去养马镇,意味着要和家人分隔两地,当时家人非常不理解,刘德成批评说,组织上已经给了优厚的待遇,要知足,不能把好事都占全。
到了养马镇后,刘德成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当时可以坐火车回家,但是票价是一块钱,父亲很不舍。”刘兴玉回忆道,当时父亲的工资是8块钱,养活全家都靠它。因此,刘德成每次回家都带着刘兴玉从养马镇走山路翻过龙泉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才能到家。“每当走累了,父亲就鼓励我,让我坚持下去。”
刘德成教会重孙怎么敬军礼
就这样,刘德成用自己在一些小事上的身体力行,给孩子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在工作上,他教育子女要老实做人,认真工作;在生活上,他教育子女们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在治家上,他叮嘱子孙们要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子女们都继承了刘德成身上的各种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