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首诗非常火:“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记者看来,这首诗是对龙泉驿辞世抗战老兵刘德成一生最好的注解。在战场上,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一样为中国的浴火重生奋战沙场、挥洒热血;在校园里,他是一个平凡的后勤工人,但一样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着光和热。
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通过刘德成的故事,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955年,由于国家安全形势有了较大改观,思乡情切的刘德成决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退伍转业,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去。
“当时部队的领导有心培养他,打算推荐他去军校里进修。”女婿樊建和说,如果岳父继续留在部队的话会有更好的前途。但刘德成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主动把晋升的机会让给了其他战友,选择了退伍转业。
回到老家简阳后,组织最初安排他去村里当干部,后来出于优待退伍军人的考虑,又把他安排到简阳平泉小学当后勤工人。1956年,刘德成与一位简阳城里的姑娘汪文华结婚了。这一年,刘德成已经38岁了,早已青春不再。他该怎样挑起养家的重担?怎样适应全新的工作?怎样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面对这些困难,刘德成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埋头苦干。
这一干,就是28年!从1955年到1978年,刘德成先后在简阳平泉小学、养马中心学校、洛带中学做后勤工作,1978年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回去,一直工作到1983年才回家养老。30多年时光里,他一直在校园里默默耕耘,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
无论是在哪所学校,刘德成做的都是后勤工作,干着各种脏活、累活。他在食堂里煮饭,在农场里种地,闻鸡而起,戴月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