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想出修建蓄滞洪区的人真是高人,你看这3000多亩的水面,真让人感觉置身江南水乡一般,怪不得来玩的人这么多!瞧,我们村附近的农家乐多红火!”站在波光粼粼的罗敷河蓄滞洪区旁边,华阴市罗敷镇武旗营村老党员郭民主喜不自禁。
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病愈”后的渭河,让两岸的百姓靠水吃水,打鱼、种莲菜、开农家乐等产业丰富多彩。沿河而生的城市,也因水而兴。
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保障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形成了产业聚焦效应,高新区、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区等一批高效农业和低碳环保产业以及傍河小城镇等开始沿河而建,8个沿渭重点小城镇建设也已经启动。
眉县县城向渭河边靠拢,县城面积扩大了5.6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渭南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渭南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生态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休闲产业建设等相结合,形成关中最长的沿河生态带、经济带。
渭河,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黄金地带。借渭河美景,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美食娱乐、拓展训练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沿线各市(区)因渭河而构成统一的生态整体,生态、经济、社会、环境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水清景美人欢笑
初春的渭河湿地,芦苇摇曳,百鸟翔集,摄影爱好者韦洪和同伴在人群中忘情拍摄。“从过去的乱石荒滩、浑水横流到如今的鱼翔浅底、鸟语花香,这一切都得益于渭河综合治理的实施。”韦洪回忆道。在多年的拍摄中,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一波澜壮阔的渭河变迁史。